精优范文 > 实用范文 > 优秀范文

王艺洁妹妹 王艺洁妹妹5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精优范文编辑Waner帮家人们整编的王艺洁妹妹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艺洁妹妹 篇一

声音赋予电影以生命,在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发展的历程中,丰富多彩的电影音乐越来越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电影音乐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本文的旨趣在于,在梳理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声乐艺术的内涵及特点

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是通过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和声学等相关学科综合运用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运用声乐艺术上的各种技巧来反映人的思想活动、精神状态和自然情景。声乐艺术需要通过正规的基础训练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声乐人要在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刻苦训练,才能在影视作品中有针对性地抒发情感。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广泛运用形成了特有的影视声乐艺术。尽管影视作品中的声乐依然仍具其本质特征,但是受到影视特质的影响,声乐元素将较多地受到影视情节及影视艺术结构的影响,这就要求声乐不仅要包含艺术上的美,还需要符合整部影视的情节要求。

抒情性是影视作品对声乐艺术的最大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声乐艺术的选择与影视题材、情节、风格息息相关。影视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及导演的构思来决定声乐艺术的具体形式,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观众的听觉形象最终与嘶面的视觉形象能够密切融合。例如,声乐艺术在童话和科幻类影片中可以有一些夸张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和程式化的东西,但是在现实类影视中一般不采用夸张和程式化的声乐形式,声乐剧与此就有很大不同。当电影由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之后。声乐即与电影中的对话、音响效果、画面紧紧融合在一起。二是基于影视作品的美学功能和要求,声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影视作品中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恰当地、有效地使用声乐艺术。

二、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1、极大的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声乐艺术亦是如此。比,电影《小花》堪称一部浪漫主义的、聚集了众多偶像特质的主旋律电影,极富美学品味和浪漫色彩。李谷一所唱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歌曲舒缓、优美,与影片相配合,感觉就像是主人公在倾诉自己内心的语言,如说如唱,亲切、真实、感人。破衣烂衫的纯朴妹子赵小花行进在部队出征的队伍中,满眼失落和惆伥,她在苦寻离散的哥哥,那份幽怨、那份苦涩、那份抑郁已久的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痛苦,只听得一声仿佛从她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的女声“啊——啊——啊——”从内心铺陈开来,“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质朴真挚地倾泻而出,“望穿双眼盼亲人,盼哥回村报冤仇”,其实赵小花是说不出什么深刻的语言的,伴着此时这丝丝入扣的旋律,李谷一屏神聚气、内心深埋着蕴藉已久的、急剧的内在张力和澎湃的激情,却用最孱弱、纤细、柔美的嗓音,甚至是气声,耳语般地替赵小花一一宣泄出了内心的苦闷、烦恼,只记得歌声完全是从耳边萦绕过来,然后再随着赵小花在行进队伍中的转身、回望、追逐、止步、颔首,那一波三叹、百转千退、行行、歇歇、停停、走走的节奏其实就是她内心的挣扎、彷徨、痛苦,歌曲叙事化地交代了赵小花的过往身世,更铺垫了后来寻亲路上演绎的浪漫和传奇,最后,歌声再次在“啊——啊——啊——”空谷绕梁般的哼唱中声声远去,留给了听众最大的意象和空间。如此一来,整首作品充满了自然和清新、恬淡和诗意,流淌着诗歌的气韵和水墨丹青的气质,给人以实体的、可感知的美感。

2.加强感染力

以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为例,该片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高山雪原上盛开的雪莲是神圣而纯洁的,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浪漫的爱情,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美妙。用都它尔、热瓦鼓、手鼓、小提琴等奏出的新疆民问音乐,原始粗放,旋律悠扬,曲风质朴,音乐效果奇妙无比,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忧伤和浪漫,让人有种流泪的冲动。只有用灵魂创造出来的歌才如此神奇吧。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影片中三次出现,作为背景音乐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影片,片头展示完整,片中片尾小段音乐的强烈渲染,大大深化了视觉效果,渲染了故事发生地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3.增添美感

以影片《英雄儿女》为例,其在音乐上做足了功夫,电影里的男主角,开演仅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在围绕一首《英棒赞歌》的创作而展现令部情节。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柄牦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闲雉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整个演唱气息通畅,音色优美。技巧运用自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柔婉,时而热情洋溢,令人心驰神往,通过王成由重伤、重返前线直至壮烈牺牲的动作线,和王文清与王芳从失散到团聚的感情线这两条线索,影片既表现出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也表现出父女、兄妹之间的情感。

王艺洁妹妹 篇二

1947年,江泽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一家外资冷饮企业工作。上海解放后,该企业成为国营益民食品厂的一部分,改名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隶属于华东工业部。1949年9月,时任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来工厂视察。他看到的是一家设备陈旧但十分整洁的乳品厂,到处散发着新鲜的冰激凌香味。一打听得知,国民党从上海撤离时炸毁了上海的发电厂,是江泽民发动了冷饮厂的发电机,使冷饮厂的招牌产品―――“美女牌”冰激凌不至于融化。汪道涵记住了这个有潜力的年轻人,他后来回忆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时说:“江泽民充满活力。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随后,江泽民和其他几名经理陪同汪道涵参观了益民的生产线,讨论怎样把这些冷饮送到饱受战争摧残的市民手中。34岁的汪道涵和23岁的江泽民谈得十分投机。尽管当时江泽民已经得到破格提拔,担任技术保障科科长和副总经理,但汪道涵的信任让他很快升任总经理一职。

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江泽民和汪道涵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都曾是地下工作者;都有相似的技能和旺盛的精力;汪道涵曾负责军需后勤工作,与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都曾在张爱萍将军部下工作过。

1951年,汪道涵将江泽民调到上海制皂厂担任副厂长,对工厂进行国有化改造。当时,该厂正在亏损,开工量只有一半。改造后,工厂多种产品产量迅速增加。1954年,江泽民被派到长春一汽工作。1962年,汪道涵又将江泽民调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还安排王冶坪在同一研究所担任总务秘书。“文革”时期,汪道涵受到迫害,江泽民仍然经常冒着风险看望汪道涵。1976年,江泽民和他的母亲还一度搬入汪道涵家居住了一段时间。

敢说真话,大胆提出改变援外模式

1970年,江泽民被调离一机部下属的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下文称武汉热工所),到北京一机部机关工作。在等待分配新工作期间,江泽民被挑选担任援助罗马尼亚考察组总组长。尽管当时我国国力十分贫弱,但为了打破外交上的僵局,在欧洲建立一个新的立足点,中央做出了援助罗马尼亚的决定。

1971年7月,江泽民和考察组6名同事刚到罗马尼亚就遇到一个大难题。长期以来,我国援外大多采取“套餐”模式―――在项目建设中,中方负责总体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全部设备和建筑材料,派专家指导设备安装、生产等环节。然而,这种方式不对罗马尼亚的“胃口”。罗马尼亚有多年大规模建设的经验,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比较高,对中方提供的工艺设备并非全盘接受。罗马尼亚专家在会谈中要求提供的很多高精尖设备,中方专家甚至从没听说过。

是知难而退,放弃这些项目,还是知难而进,冒些风险,勇于创新?在这两种观点激烈交锋时,江泽民对考察组成员说:“既要援罗,就不能让罗马尼亚让步,应该尽量采用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为了得到一机部的批准,江泽民回国建言。

1971年10月3日,江泽民向一机部副部长周子健做了请示汇报。根据在罗马尼亚考察的情况,江泽民大胆地提出要求调整援外模式。周子健一听就着急了,说:“江泽民,你不知道部里这个底线吗?你不要把事情办砸了!”江泽民说:“部长,请您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发火也不迟啊!”紧接着,江泽民如实反映了援罗考察中遇到的情况和实际困难。周子健听着听着,火气渐渐小了,要江泽民写一份详细的书面材料上报研究。从部长办公室里出来,陪同汇报的田文远对他说:“泽民同志,我很佩服你,不惧怕领导批评,敢坚持原则,不怕丢乌纱帽!”江泽民回答道:“乌纱帽算什么!在领导面前,就是要敢于讲真话!”

当时,对外经济联络部(下文称外经部)担负着国家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归口管理工作。江泽民和时任罗马尼亚使馆经参处专员的刘锡惠又来到外经部,向部长方毅、副部长陈慕华面陈此事,希望外经部能够给一些特别政策。两位部领导仔细听了江泽民的汇报,沉吟片刻。当时还处于“文革”期间,提出改变援外方式是要承担风险的。因此方毅说:“我们研究一下,请你们明天再来。”第二天,江泽民和刘锡惠再次来到外经部,方毅对他们说:“你们的想法我清楚了,过去的老路在亚洲、非洲走得通,在罗马尼亚走不通,我们不能只走一条路,那就按你们的想法回复罗方吧。”

后来,方毅同外经部其他同志谈起此事,他说:“我那时候根本不熟悉江泽民,我们没什么交情。江泽民同志能说服我,真是不简单,至少说明他有充分依据,尤其是对这项工作极端负责。”

离开工作了10年的一机部

1972年,江泽民完成在罗马尼亚的工作后,转而担任一机部外事局的副局长、局长。

1979年,邓小平提出建立经济特区。为此,国务院设立了两个部级机构来推动改革―――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均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担任主任。邓小平在1980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胆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听到邓小平的讲话后,刚刚被委任为上海市长的汪道涵找到谷牧,推荐江泽民在新成立的委员会中担任高级职务。谷牧在20世纪50年代当过上海市委副书记,对江泽民有所耳闻,于是任命他为两个委员会的副主任。谷牧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这几个助手(副主任),都挑得很得力。因为我在国务院工作很久,这些人我都熟。我经常召集八个部的联席会议,那以后找一个人主持日常工作,就挑的江泽民。我觉得他脑子很新,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从此,江泽民成为谷牧的重要助手、两个委员会的领导骨干。

1980年,江泽民离开工作了10年的一机部,出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

1982年,汪道涵与谷牧共同推荐江泽民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一年后升任部长。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从此,他的名字开始为全国所熟知。

大部分工资寄给妹妹、母亲、妻儿

1949年12月(一说1951年1月),23岁的江泽民与自己高中时代的心上人王冶坪结婚了。王冶坪是江泽民养母王者兰的亲侄女,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性格内向,为人低调。两人青梅竹马,他们的结合使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紧密了。

1952年,年轻的江泽民夫妇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江泽民为儿子取名“绵恒”,意思是“绵和恒久”。1954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也出生了,取名“绵康”,意思是“绵和康健”。尽管肩负着工作和小家庭的重担,江泽民仍然照顾着他的两个妹妹。“我上大学时,三哥(江泽民在大家庭同辈中排行第三)在长春工作。”江泽民的妹妹江泽慧回忆道,“每个月他都给我寄10多块钱资助我,也给我姐姐寄10块钱。那个时候,这可是一大笔钱了,而他自己的工资很低。他还要供养父母、妻子、两个儿子,以及搬过去与他们同住的岳母。但他从没漏掉过一个月。”1966年,江泽民从上海调至武汉时,每月工资为158元,除了给在南京和安徽上大学的妹妹泽玲、泽慧寄去生活费外,他还寄40元给在扬州的母亲,自己只留20余元生活费,其余的寄往上海家中。

尽管江泽民竭尽全力地照顾家人,但“文革”中的政治运动还是给这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的五叔江世雄被迫害致死,妹妹江泽慧被下放农村劳动,妹夫也因为曾在苏联学习而被认为是苏联间谍,遭到清洗。江泽民的两个儿子江绵恒和江绵康的学业被中断了。14岁的江绵恒初中刚毕业就被送到农村,同其他知青一起下乡接受教育改造,在粮库工作,成天背大袋面粉。江绵康在1968年初中毕业后参了军。直到1979年,两个孩子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王艺洁妹妹 篇三

关键词: 信天游 重叠 《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深受陕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陕北信天游是陕北文化的瑰宝,路遥将质朴无华又形象生动的陕北信天游融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与语言感染力。重叠作为信天游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阅读享受。本文主要以《平凡的世界》为参考语料,分析重叠在信天游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界对“重叠”的看法不一。有学者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探讨重叠,有学者则将重叠视为一种修辞方法。王力《中国现代语法》认为叠词和叠字有时候是相同的,叠词有时候也是叠字,但叠字不一定是叠词;张旭《汉语形态问题论稿》将重叠分为字叠、形叠、并叠和附叠四种;王希杰《汉语修辞学》认为重叠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和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等主要将重叠作为一种修辞格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韩世琦先生《试谈陕北民歌的语言艺术》一文中的提法,认为词的重叠是指“基本词义不变,有某种附加意义的变化形式”,“词的重叠必须有两个条件:一要有词变化的原形;二要有一定的附加意义”。①在此条件下,信天游的重叠主要可以分为叠词和叠音两种形式。

一、叠词

叠词在陕北信天游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重叠。是陕北民歌中比较常见的语言形式。叠词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表现亲昵的情感。

(一)名词的重叠

信天游中这类词很多,例如:“桃花花、石榴榴、蛋壳壳、毛驴驴、酒盅盅、泪人人、门环环、红绳绳、嘴唇唇、照片片、山洼洼、马蹄蹄、人影影”等。

《平凡的世界》中,孙家大女儿兰花嫁给了村里好吃懒做的王满银。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抓去劳动改造。释放回家,一家人团聚后,王满银放声大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惟有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②

从语义的角度看,不用“青线”、“蓝线”、“兰花”,而说“青线线”、“蓝线线”、“兰花花”,重叠式的名词可以加强听众的感受。除了基本含义外,也表达出了一种怜爱、亲切之情。之后又用了一个重叠式的副词“实实”,强化了这种情感,将王满银喜悦欢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语法角度看,第三个音节即“线”、“花”的出现只是为了凑足音节,使整首信天游篇章结构更完整,节奏更紧密。即使去掉第三个音节,也不影响语言意义的表达。

地主出身的郝红梅被家庭条件优越的顾养民看上,后因“偷手帕事件”又与顾养民闹翻。一支忧郁伤感的信天游在高原上回荡:

三十里明沙呀四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看妹妹。

牵牛牛开花羊跑青,

那时候见罢到如今。

大红公鸡毛腿腿,

不想妹妹再想谁。

木鸽子喝了消冰水,

往日里喜来今日里灰!

花椒树上落雀雀,

一对对成了单爪爪。

井子里打水麻绳绳短,

你丢下妹妹谁照管?

……③

“牵牛牛”指牵牛花。“毛腿腿”指公鸡满腿都是毛,结实茁壮。“落雀雀”反映了许多鸟儿争相落下的情状,与“单爪爪”相呼应,表现出落单后的萧索。“麻绳绳”就是“麻绳”。这几个重叠式名词的第三个音节均没有附加意义。使用重叠名词有助于渲染气氛,加深文中忧伤落寞的思想感情。

(二)数量词的重叠

数量词的重叠式也是信天游中的常见形式,如“三道道、四盏盏、三片片、四两两、半碗碗、半斤斤”等。

孙少平在外谋生,农历正月十五与工友们一起唱酒曲庆祝。工友“萝卜花”唱了一首信天游:

蓝格莹莹天上起白雾,

没钱才把个人难住。

二绺绺麻绳捆铺盖,

什么人留下个走口外?

黑老鸹落在牛脊梁,

走哪达都想把妹妹捎带上。

套起牛车润上油,

撂不下妹妹哭着走。

人想地方马想槽,

哥想妹妹想死了。

毛眼眼流泪袄袖袖揩,

咱穷人把命交给天安排。

叫声妹妹你不要怕,

腊月河冻我就回家……④

“二绺绺”的第二个量词在这里同样只是增补音节,不增加意义,表示用两绺麻绳打点铺盖。

这首信天游中的“毛眼眼”、“袄袖袖”是名词重叠形式。“毛眼眼”指眼睫毛很长的大眼睛。“毛眼眼”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丽多情的姑娘。叠词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亲切可感。

(三)动词后宾语的重叠

这类重叠主要有“问神神、下坡坡、结果果、打哨哨”等。去掉第三个音节不影响原意。

李向前热烈地追求润叶,搅得润叶心烦意乱。她决定抛开女孩子的矜持向心仪已久的少安表白。润叶和少安听到的信天游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说下个日子呀你不来,

硷畔上跑烂我的十眼鞋。

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

面对面坐下还想你。

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

有什么心事慢慢价来……⑤

“背洼洼”指背对着低洼的地势,“背”是个动词,“洼”是山洼的意思,作名词后的宾语。第二个“洼”只是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增加意义。

孙少安去外地领回来个姑娘,受到众人的调侃。有乡亲开玩笑: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们到圪旯里走!⑥

“手”作“拉”的宾语,“口”作“亲”的宾语。第二个“手”和第二个“口”补足音节,亲昵的感情油然而生。

总结来看,陕北信天游的叠词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作品的形象性和人物的立体性,化抽象为具体;二是增强音乐美,使得整首民歌既符合口语的自然表达,又有巧妙的艺术安排,节奏整齐,结构完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增强感彩和文学渲染力。

二、叠音

陕北信天游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叠音的广泛使用。叠音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出了柳枝随风缓缓飘荡摇曳的情状,“霏霏”表现出了雪花飘舞、白雪皑皑的情貌,抒发了士兵悲伤怅惘的情怀。

叠音是将一个单音节字相叠,形成两个音节相同的双音节词。叠音可以使整个句子比例合适,节奏融洽,形成音节上的旋律感和音乐感,富有韵律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信天游中的叠音主要是从摹声、摹形和摹色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的。

摹声,简单地说,即对声音的模拟,用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表现听到的声音,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们能因音生情,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摹形,就是把人物的行为和事物的具体形态形象地描绘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直观的形象。

摹色,就是把事物的颜色描绘出来,给人直观的视觉色彩感受,体验信天游表现的图画美。

农历八月十四是双水村一年一度打红枣的热闹日子。爱红火的田万有高唱自己改编后的信天游:

叫一声干妹子张桂兰,

你爱个酸来我就来个酸!

绿格铮铮清油炒鸡蛋,

笑格嘻嘻干妹子你硷畔上钻;

绒格墩墩褥子软格溜溜毡,

不如你干妹子胳膊弯里绵……⑦

文中的“格”有时也写作“圪”。这类嵌入式叠音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格”字后是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A格BB”式在信天游中既有协调音节的作用,又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这首信天游中,“绿格铮铮”是对颜色的描绘,表现“清油”颜色明亮、引人垂涎欲滴。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还包括:“白格生生、蓝格英英、红格丹丹、黄格亮亮、黑格黝黝”等。其赋予事物图画美,给人视觉的直观感和形象感。

“笑格嘻嘻”是对人笑声的描绘,“嘻嘻”是拟声词语,表现了“干妹子”活泼好动、狡黠顽皮的情貌。

“绒格墩墩”和“软格溜溜”描写事物的质地。“溜溜”有光滑之意。“绒格墩墩褥子软格溜溜毡”与“干妹子”的“胳膊弯”相差甚远。从侧面反映出田万有爱闹红火,爱出洋相,比年轻人都调皮的形象。这类词还包括:“毛格茸茸、嫩格溜溜、热格腾腾、平格展展、脆格铮铮、毛格闪闪、水格灵灵”等。

兰花在家勤俭持家,辛苦劳作,王满银却在外到处闲逛,好吃懒做。村中不安分的后生企图填补“空缺”。兰花上山劳动时,常会听到具有意味的信天游:

人家都是一对对,

孤零零撂下你干妹妹。亲亲!

卷心白菜起黄苔,

心上的疙瘩谁给妹妹解?亲亲!

打碗碗花儿就地地开,

你把你的白脸脸掉过来。亲亲!

白格生生脸脸弯格溜溜眉,

你是哥哥的心锤锤。亲亲!⑧

“白格生生”、“弯格溜溜”描绘出了一个白净美貌的女子形象。

“A格BB”这类词通常表示褒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构成了唱词和谐的音韵和响亮有力的节奏,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作品的形象性。从语法角度看,“格”字并没有实义,多数情况下去掉也不会影响表达,因此也可以说白生生、笑嘻嘻、弯溜溜等。

三、结语

陕北信天游带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风俗特色,这与信天游的叠词和叠音艺术是难以分开的。陕北的地形和地貌在陕北人民的心中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心理印象,叠词和叠音的运用增强了信天游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抒发和交流感情的作用。通过叠词和叠音,可以将内心充沛的感情绵延不断地表现出来,增强声音的延续性和情感的穿透力,使感情的表达更深入。

注释:

①韩世琦。试谈陕北民歌的语言艺术[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②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15-116.

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94-295.

④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40-241.

⑤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49-150.

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14.

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32.

⑧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16-217.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张旭。汉语形态问题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汪国胜,谢晓明。汉语重叠问题[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邢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8]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刘冬梅。《平凡的世界》中的信天游运用与人物形象的塑造[J].名作欣赏,2011(17).

[10]张永东,汪洁。论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J].长城,2010(10).

[11]张俐。论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36(5).

王艺洁妹妹 篇四

在左安门内,龙潭湖的西北处,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铁道,在这条长长的铁道附近,曾屹立着一座高30多米的七层八角玲珑宝塔。相传这座宝塔是金朝法藏寺的遗存,名为法塔,但人们都称它为“乏塔”,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京城旧有 “西城五塔,东城没塔”之说,这指的是以天安门为界,以西有五座历久悠久、风格迥异的古塔,它们分别是“塔砖胡同的万松老人塔”、“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西长安街庆寿寺的双塔(已拆)”和“阜内大街上的妙应寺白塔”,但是过了天安门以东却一座塔也没有,于是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开始于此。话说一日鲁班带着妹妹来逛京城,看到繁花似锦的京城虽然美丽,但其中的宝塔却分布不均,那些高大雄伟的宝塔全建在西边,而东边却一座也没有。为此他心中不悦就对妹妹说:“你看北京城虽然漂亮,但东边却缺个宝塔。”妹妹见哥哥心有不快,就对他说:“这还不简单,回头咱们给东边立个宝塔不就行了。”鲁班兄妹云游四海,寻找漂亮的塔样。当他们来到了杭州西子湖畔时,妹妹一眼就看上了钟灵秀美的雷峰塔,哥哥鲁班也觉得宝塔样式不错,于是兄妹两人开始动手建塔,从日头偏西一直忙到定更天,一座七层八面的玲珑宝塔就建好了。宝塔建好后,鲁班的妹妹就对着宝塔说:“老塔呀,老塔,北京东面没有宝塔,你愿意去吗?”没想到宝塔立刻就回答:“愿意去!”鲁班对宝塔说:“那你就去吧,切记,一路上不要休息,二更动身,四更到北京,不到五更你就要找好地方,如果过了五更,你就永远动不了啦!”老塔答应了一声,就变成一个尖头顶、穿灰布袍的黑大汉,辞别鲁班兄妹后,老塔奔着北面就走了。果然老塔脚下生风,不到四更天,就快走到北京城了。老塔走着走着,就听见一座大庙里隐约传来说笑声,他往里一看,原来是庙里几个值更的人,在墙角边上赌钱呢。老塔一看时辰尚早,他正好也走累了,就站在墙外一边休息,一边探头看庙里的人赌钱。老塔越看越爱看, 甚至还被逗得哈哈大笑,他这么一笑可不打紧,可把庙里这几位吓得够呛,大伙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墙外站了这么一位黑大个,长得像妖精,笑声像打雷,人们也顾不得手中的钱了,扔了钱转头就往庙里跑。老塔一看人都跑了,自己也该往前赶路了,可就在这时,庙里的晨钟响了,远处的公鸡也叫了,老塔却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原来正是五更天到了,只听“呼”的一声,黑大个变成了一座七层八面、高十余丈的雄伟宝塔。由于宝塔与寺墙挨得太近,竟把寺墙挤塌了一片,庙中的方丈闻声,赶忙带着徒弟们出殿观看,一看有座大塔不知何时从天而降,可吓坏了方丈,他连忙带着徒弟们跪地磕头。就在这么一跪的时候,小和尚们却意外发现了昨儿晚上丢在地上的铜钱,虽然值更的人知道钱是他们的,但谁也不敢说出昨儿晚上赌钱的事。方丈看到一地的钱,他可乐了,说:“这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修墙的。”于是这些钱便成了修墙的专款,墙很快就修好了,但从此以后宝塔就再也没动过一步。人们都说:“这座鲁班爷修的塔,是因为走累啦,所以才站在这里,应该叫它‘乏塔’。”久而久之这座宝塔便叫作“乏塔”了。

其实,这座雄伟壮观的宝塔当然不会 “从天而降”,也不可能真是鲁班兄妹亲手建造的,它是明景泰年间由太监刘永诚、王受、阮普耳、裴善静等众人捐资修建的。除了这座宝塔,塔下这座清幽肃穆的寺院也是由他们出资修缮的。提起这座寺院,它的历史可要比宝塔久远多了,史载其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名为弥陀寺,是金中都城外的一座巨刹,后因战事频繁,寺庙倾颓。白云苍狗,岁月如梭,当弥陀寺再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时,已是百年之后明正统年间的事了。据《敕赐法藏寺记》的拓片上记载:正统十年(1445)九月九日,御马监太监裴善静、张得山,与大功德禅寺住持右善世祖渊一起到弥陀寺参拜,当他们看到这座几乎坍塌的古刹时,不禁唏嘘不止,既感慨于弥陀寺百年不绝的历史,同时又为它不堪的处境而叹息。于是三人发下宏愿重修弥陀寺,裴、张两位公公随即慷慨解囊。明清两朝太监出资修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由于太监六根不全,死后不能进入祖坟,而且又无子女赡养,因此他们会将平生所攒积蓄都用来修庙。一来是祈求来生能够幸福安顺,远离这种不幸;二来也是为出宫后找个安身之处,像北长街上的万寿兴隆寺、鼓楼后娘娘庙胡同的鸿恩观、蓝靛厂的立马关帝庙、八宝山上的褒忠护国祠都是有名的“公公庙”。而文中所提到的祖渊禅师更是位大德高僧,他位居僧录司右善世,大师十四岁出家,一生品行高洁,曾出任过多座名山大刹的住持,像福州的雪峰寺、北京的大功德寺、江宁凤翔山的普宁禅寺等等。明宣德皇帝非常钦佩禅师精深的佛法,曾多次赐田赐物赡养大师,但大师却用这些物品来修建庙宇重振佛法,他度化的弟子数以万计,人们对他的敬仰犹如泰山北斗。因此在他们的号召下,修缮寺庙的物资很快就准备齐全,从正统九年(1444)开始,到景泰二年(1451)正月完工。在近6年的时间中,所有参与者殚精竭虑,这座设施齐全装饰精美的寺院终于拔地而起,墙垣围绕,重门掩映,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伽蓝祖师殿、钟鼓楼无一不金碧辉煌,为此朝廷还特赐法藏寺寺额。 胡同里的许多居民都不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座宝塔

修缮一新的法藏寺,梵宇幽静,宝相庄严,俨然成为了左安门内的一座巨刹。就在同年(景泰二年)秋天,御马监的太监刘永诚、王受、阮普耳、裴善静等众又捐资在庙内建造了一座七层八面玲珑宝塔,并且由道孚大和尚亲自题写碑记。这位道孚禅师可是明代的律宗高僧,在当时的佛教界影响很大,《补续高僧传》中称其“年度弟子数万,得戒四众百亿,门弟子千余辈,皆缚禅秉律,阐化一方”。

话题归正再来讲讲这座宝塔,这座塔造型古朴,工艺独特。在塔的每面都开有一门二窗,门内供有一佛一灯,两侧的窗内则设有供佛的灯龛,八面的下层建有塔廊,廊内摆满了琉璃宝灯。每到上元佳节,僧人就会点起宝灯供佛,奏乐绕塔,点点灯光,香云缥缈,佛乐空灵,仿佛仙境一般。不少史料都记载了上元佳节法藏寺燃灯绕塔的情景,如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载:“(塔)窗置一佛,佛设一灯,凡窗八,凡级七,凡五十八佛,凡五十八灯,岁上元夜,塔遍灯,僧遍绕,奏乐乐佛,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然而笔者在查看明道孚禅师为宝塔落成题写的碑记时,有了新发现:首先是就塔内所供灯的盏数,在不少古籍与现代史料中都记载塔内供佛58尊,灯58盏,但拓片上却清晰地记载着宝塔共设168盏灯,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宝塔每级有八面,每面都有一门两窗,且在这些门窗内都摆有供佛的灯盏,一层就是24盏,共有7层,所以宝灯共有168盏。其次就是塔的名字,这座塔在文献中的记载,不是弥陀塔就是法塔或是白塔,几乎没有关于此塔正式名称的记载,但在碑记中却明确记载了该塔的名称,名为“无量诸佛传灯宝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塔供有那么多的佛像及那么多盏宝灯。另外还有一层喻义是指佛法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在《维摩诘经》中云:“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为夜观法藏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明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郭正哉写道:“古刹城东寺,莲花处处开,金轮平地转,香雨半天来,清话逢元度,论文有辨才,如非幻境,云水两徘徊。”同时期的许州知州王应翼也有:“七层@堵七围照,烨烨朗朗分悬燎。霜露安敢蚀辉光,诸佛诸魔向灯笑。初疑天上火轮旋,又疑大内鳌山耀。村林闪闪烟气中,一下一高焰影绕。我随僧众礼光明,雁惊风急铃铿铿。”

无量诸佛传灯宝塔除了佛多、灯多以外,它还是一座在京城内不多见的空心可登的高塔,北京因为风沙严重,故多建实心塔,像辽朝的天宁寺塔、金朝的双塔、明朝的慈寿寺塔等等。这座高约15丈的法藏寺宝塔落成后,人们对于登塔远眺京城的美景趋之若鹜。尤其到九九重阳日时,除了赏菊,佩带茱萸以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登高远眺了,因为人们相信在这天登高,不但可以避疫而且还有步步登高之意,所以在这天登无量诸佛传灯宝塔的人更是川流不息。清末震均所著的《天咫偶闻》中就有重九人们登塔时的详细描写:“(塔内)容人之地无多,登者蚁附至绝顶,则才容二客挨肩而过。斗室之中,喘息不得出,竟不知其何乐。”由此可见人们登塔的“热情”,但很可惜那座在金代就已经存在的弥陀寺(后来的法藏寺)在清朝的中晚期就已经圮废了。

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建京山铁路(后京山铁路纳入京奉线)时,铁道恰好要穿过寺院,法藏寺遗留的一些残垣断壁也全部夷为平地,无量诸佛传灯宝塔因距铁道还有一段距离才得以幸存。从此以后无论是出京的还是进京的,人们都会在夕阳的余晖中看到这座闪闪发光巍峨矗立的高塔,但火车的震动却对这座宝塔产生了致命的伤害。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家对这座塔作过检测,发现火车的震动造成了塔身的开裂及塔身顺时针错动现象。但也有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此塔在清康熙年间曾经进行过大修,在塔顶相轮的西北面还刻有“康熙九年重修”字样。1965年宝塔因距离铁路太近,且塔身开裂严重,政府决定将其拆除,于是这座屹立在京城东南角500多年的地标式建筑就这样消失了。

王艺洁妹妹 篇五

一、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特征

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常常吸收了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再加以技巧进行发展,这一特征在很多动画音乐中都有展现。吴应炬先生是广东人,他对广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动画音乐创作中经常会用到广东的音乐元素,就像他所说的一样:“我生在广东,小时候常看、听粤曲,对广东音乐耳熟能详,在搞音乐创作时,只要是片子内容合适,我都会用广东音乐的音调来表现……”①由于吴应炬先生与自己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在他运用广东音乐素材创作时总给人以自然感。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动画音乐中,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有一些广东地区的音乐元素运用在动画影片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中也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在其创作的多部优秀的动画音乐中则运用了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孔雀公主》中运用了云南彝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运用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过猴山》运用了广西瑶族的长鼓舞的节奏素材等等。特别是在《阿凡提种金记》这部动画影片中,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设计的,因此在动画配乐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作品中,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弦乐跳奏,多个乐句使用了附点、切分为主的新疆特殊节奏型,突出了维吾尔族音乐节奏欢快的特点,这样的音乐创作与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是相符合的。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乐段,则运用了维吾尔族抒情歌曲的特点,将作品旋律以抒情和叙述双重切入,音域宽广优美。同时在配器中,吴应矩先生还以新疆的民族乐器为主,使用了新疆本土特色的乐器“冬不拉”“热瓦普”弹拨乐器,并利用其明亮特殊的音色,表现出了欢快的故事情节,烘托了动画故事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形象。其他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也有呈现。例如,在第一部以剪纸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中就运用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在猪八戒说唱的插曲中运用了陕北调,极具戏剧性。在吴应炬先生把民族民间音乐引用到创作的过程中,他往往会深入到民间去进行采风并加以改编运用。同时,他将民族民间素材吸收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此使之创作的动画音乐极富时代感和民族性。

二、吴应炬动画音乐的戏曲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元素。戏曲是戏剧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而戏曲音乐则有唱腔和器乐伴奏两个部分:唱腔是戏曲的特有元素,在动画音乐中可通过念白进行借鉴;而器乐伴奏,更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供动画音乐大量借鉴运用。戏曲元素在动画影片中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是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比如,用锣、鼓、板、钹等打击乐器,就能表现动画影片中节奏欢快、气氛较为紧张的场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同时,又能加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好地诠释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心情感,更好地推进剧情和塑造人物。例如,在《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影片中,吴应炬先生就多次借用了京剧中的锣鼓节奏,从而使作品独具特色并很有感染力。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唢呐和锣鼓这两种独具特色的乐器,由此烘托出花果山一片祥和、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而美猴王的出场却用了严肃的锣鼓节奏,使得美猴王的形象极具威严。此外,作品中美猴王表演大环刀以及到东海龙王宫发现了金箍棒后摆弄金箍棒这些场景,都使用了戏曲中的武打音乐元素,并用锣鼓进行配乐,锣与鼓的交相呼应与动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恰好配合,从而更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作品中,除了使用戏曲中的乐器演奏元素外,还时常使用戏曲中的“念白”元素。戏曲中的“念白”讲究声调和谐统一、节奏独特鲜明,因此引用到动画音乐中时就应注意人物角色是否匹配。比如,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吴应炬先生就将其背景音乐与京剧中的“念白”进行了合理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先生在谈到《大闹天宫》中的“对白”时就曾说:“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尾音延长,就表现了动画的特点。”②孙悟空在花果山率众猴操练,对小猴说“孩儿们,打将起来!”就拖着长长的尾音,其京剧味儿十足,一下就让孙悟空的人物性格显得非常鲜明突出。吴应炬先生将戏曲元素灵活地运用在动画音乐中,从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戏曲韵味,也让作品的节奏独具特点、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三、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他善于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动画影片中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灵活地运用音乐创作技巧,将影片的内容与音乐进行完美的诠释,从而赋予了动画音乐中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灵动性。在吴应炬先生大量的以儿童为题材的动画音乐创作过程中,他常从生活入手,用音乐去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猴子捞月》《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萝卜回来了》等经典的动画电影音乐,就通过他创作的音乐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化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喜爱有加。特别是吴应炬先生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的动画音乐,更是深入人心,他用非常有个性的音乐语言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1965年,为了更好地创作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动画影片的音乐,吴应炬先生随剧组来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生活了半个月,在那里他体验了在裹着沙尘的狂风中行走、在黑夜中迷路于茫茫的草原,以及牧民们如何在风雪中寻找失落的羊群等等真实的生活场景。正因为这些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从而让他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创作中做到了音乐与影片的有效结合,由此塑造出了鲜明、生动、感人的草原“小姐妹”的英雄形象。同时,吴应炬先生还创作了不少以成人为题材的动画影音乐,并展现了具有成人化特点的人物艺术形象。着名动画电影导演特伟曾说:“美术电影不仅是教育儿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对成年人来说,美术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③吴应炬先生禀承这样的理念,但他创作的成人动画电影音乐的形式则相对复杂,内容也更为丰富且极具戏剧性。例如《孔雀公主》和《牧笛》,这两部动画影片就是成人化的动画电影音乐。其中《孔雀公主》的动画音乐,便是吴应矩先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进行采风后创作的作品。在这个作品的音乐中,吴应炬先生借鉴并吸收了傣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并将语言成人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吴应炬先生更是用

音乐的语言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为此成为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辉煌巨作,以至让世界各地的不少少年儿童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吴应炬先生在自己的动画音乐创作中总是立足于艺术本身,从而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他用简洁的作曲技术理论,创作出了90多部不同题材的动画音乐,为中国的动画画廊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明艺术形象。 四、吴应炬动画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

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对不同内容的影片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所采用的音乐素材以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作曲家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生活积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则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共融。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作品的故事、题材往往会有一定的虚构性,因而在动画音乐创作上也必然会使用适度夸张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或者刻画人物形象。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作品中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多元化相结合,独唱、对唱、轮唱、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音乐、舞蹈、动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等等。这些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的结合,常会给人在视觉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例如,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影片音乐根据电影内容以及其中人物角色的设计,就采用了戏曲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从而彰显出了戏曲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再如,动画影片《九色鹿》,在创作此片的动画音乐时,吴应炬先生就充分考虑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因此汲取了佛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为此使得这部作品的内容主旨和音乐背景完全融合,从而渲染出作品中应有的那种庄严清净、慈悲为怀的意境。此外,在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吴应炬先生根据影片的故事背景而采用了内蒙古草原的音乐特征,于是生动刻画出了大草原的美丽夜景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对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值得当今动画音乐创作借鉴并学习的一大手法。同时,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动画音乐,为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跨越了一大步。

五、吴应炬动画音乐的个性审美特征

一部作品要有生命力,个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曲家们为此而往往付出毕生的努力。吴应炬先生作为我国着名的动画音乐作曲家,其动画电影音乐则体现着他鲜明的个性审美特征。首先,简洁朴实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首要特征,这在他创作的儿童题材动画音乐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类动画作品中,其音乐大多简洁,并以自然化的旋律去发展、以简洁的叙述方式去表现人物角色形象。例如,1956年他创作的《我知道》这部动画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小白兔”所演唱的插曲,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念,这一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与儿童动画影片的内容非常吻合。此外,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音乐创作中,吴应炬先生也同样以简洁的音乐创作笔法,勾勒出了作品中一个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并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作品非凡的个性审美特征。

114 25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