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法律样本 > 起诉状

起诉状 起诉状范本精选3篇

时间:

民事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民事原告在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身的民事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裁判时所提出的书面请求。以下是精优范文给大家分享的3篇起诉状范本,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起诉状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起诉状范本范文 篇一

关键词:诉因;公诉事实;犯罪构成;诉因事实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73-01

诉因制度可以明确的效力、审判的范围以及我国目前争议较大的法官是否有权改变罪名等诸多理论及实践上都不十分明晰的问题,同时,这一制度对于调整公检法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公诉机关的稳定性,保障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以及防止司法权的滥用有着难以替代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诉因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范畴―公诉事实、犯罪构成事实、诉因事实等的关系在理论界及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及认识偏差。因此,只有从本质上把握诉因制度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其相关规则。

一、诉因制度的内涵

刑事诉因,来自于英美法中的count一词,意思是指控的事项、罪状,也有人直接译为罪状。英国关于诉因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法律之中,《1915年法》和《1971年书规则》。根据这两个法律的规定,英国诉因包括事实性要素和法律性要素两部分。对被指控者指控的犯罪在书中被以单独的罪状陈述。每一罪状必须只能指控一项犯罪。每一罪状被分为罪行陈述和犯罪细节。罪行陈述给出罪名,如果有制定法的,还需指明所违反的法律和条款,如果罪行违反普通法,则无需明确陈述。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7条(c)规定:“大陪审团书或检察官书应当是关于构成所指控罪行的基本事实的清楚、简单和明确的书面陈述,应当由检察官签署。……大陪审团书或检察官书应当就指控的每条罪状说明该行为违反的法律、法规、条例或其他法律规定,援引有关法律条文。”由此规定可知,美国法中没有明确指出诉因包括罪行陈述和罪行细节两部分。但是,从美国刑事诉讼法律实践来看,其书中对诉因的记载通常是先记载构成指控犯罪的具体事实,随后记载该事实所违反的法律条款,正好对应了英国法中的罪行细节和罪行陈述。因此,美国法的诉因也是由事实性要素和法律性要素两部分组成。

诉因在日本刑事诉讼法中是个外来概念,是二战后随着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理念和制度的引进而确立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司法权滥用,制约公诉机关变更权,维护辩护方合法权益,以协调控诉方、裁判方和辩护方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56条规定:“提起公诉,应当提出书。书,应当记载下列事项:一、被告人的姓名或其他足以特定为被告人的事项;二、公诉事实;三、罪名。公诉事实,应当明示诉因并予以记载。为明示诉因,应当尽可能地以日时、场所及方法,特别指明足以构成犯罪的事实。罪名,应当示知应予适用的处罚条文并予以记载。但处罚条文记载错误,只要不存在对被告人的防御产生实质性不利的危险,就不影响提起公诉的效力。”从该规定的字面意思看,日本法中的诉因似乎并不包括罪名。但是,如同美国法一样,这种区别也仅仅是形式上的。正如田口守一教授指出的,“因为不会有脱离法律构成的犯罪事实,所以应该明确诉因的法律要素。表示法律构成是表明诉因,表示具体的事实是确定诉因。”因此,根据日本理论界观点,诉因既包括事实性要素,也包括法律性要素。

国内学界对诉因的基本内涵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1)诉因是书中应予记载的具体的、特定的犯罪事实和主张①。(2)诉因是检察官根据有关法律对公诉事实进行综合考量而提出的供法庭审理的犯罪构成事实的观念形态②。(3)诉因是控方记载于状之中并通过特定的犯罪构成事实加以表明的,由控诉方请求法院判定该事实是否存在的观念形态③。(4)诉因即诉讼理由,是公诉事实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抽象和犯罪事实并无本质区别④。此外还有诸多学者认为,诉因就是诉讼原因,是一定公诉事实的抽象和观念形态。

要给诉因作出明确的界定,应当考虑如下因素:首先,对于诉因的表述,应当由公诉事实明示并加以记载。诉因是一定公诉事实的抽象和观念形态;诉因事实是公诉事实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犯罪构成事实。因此,诉因是诉因事实在一定诉讼程序中的抽象。其次,诉因涉及的范围。诉因包括罪名与表明该罪名的犯罪构成事实。再次,诉因记载的主体与目的。诉因应由检察官记载于状中,其目的在于等待将诉因提交法院进行判决,以判定该诉因是否成立,从而确定被追诉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因此,我们可以给诉因做如下的界定:控诉方记载于状之中,并由公诉事实记载的特定的犯罪构成事实所表明的,控诉方请求审理该事实是否存在的观念形态。

二、诉因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一)诉因与公诉事实

公诉事实,是指检察机关在书中明确加以记载以支持其所提出的诉因和所指控的罪名的犯罪事实。《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56条规定“公诉事实,……应当尽可能地以日时、场所及方法,特别指明足以构成犯罪的事实。”诉因则是检察机关在公诉事实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原因。

两者的区别在于,其一,公诉事实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它是检察官在公诉事实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条文进行考量的结果,它是检察官明确记载于公诉事实之中,并且经过了检察官在公诉事实基础上的综合与抽象;其二,仅有公诉事实只能说明某种行为的危害性,并不能说明某种行为的违法性,因而尚不足以提出犯罪指控,只有在明示诉因的情况下才能现实地提出犯罪指控。

(二)诉因与犯罪构成事实

犯罪构成事实,是刑事实体法上的概念,指符合一定犯罪构成的事实,包括犯罪构成的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56条规定:公诉事实为明示诉因,应尽可能涵盖日时、场所及方法,特别是要指明足以构成犯罪的事实。此处,“构成犯罪的事实”即犯罪构成事实。“日时、场所及方法以及构成犯罪的事实”指犯罪事实。

三、小结

公诉事实、犯罪构成事实和诉因具有一致性。公诉事实是程序法上的概念,犯罪构成事实是实体法上的概念,诉因则是两者的抽象或观念形态。从公诉事实到诉因的抽象,是通过刑事程序法实现的,而犯罪构成事实则是实体法对具体犯罪的抽象。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当法官通过心证对这两个抽象作出评判时,便完成了程序法上的抽象与实体法上的抽象结合。因此,诉因是刑事法中将程序性问题与实体性问题连结的纽带,最终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的关键。

刑事诉因制度的概念及与相关范畴的关系,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诉因制度的基础。诉因是与犯罪构成相对应的刑事程序范畴,是指控方记载于状之中并提供给法庭审理的,在公诉事实的基础上结合法律评价而形成特定的犯罪构成事实的观念形态。

おげ慰嘉南祝

[1]周菁。《试论日本诉因制度之借鉴》,《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刘晓兵。《日本诉因制度论略》,《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

[3]张琳琳。《日本诉因制度研究综述》,《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おあ倥聿。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②鲁兰。牧野英一刑事法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学出版社,1999.

起诉状范本范文 篇二

【关键词】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立法建议

一、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之历史沿革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简易程序的是我国清政府于1910年12月制定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相关内容集中规定于第3编“通常诉讼程序”中的第3章“初级审判厅之诉讼程序”,大致与当时德国民事简易程序相仿。此外,在第4编“特别诉讼程序”的规定中,还包括督促程序和证书诉讼的内容,这也是借鉴德国有关规定的结果。

中华民国初年,广州军政府以《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为蓝本,于1921年3月2日公布了《修正民事诉讼律》,简易程序部分基本沿用了大清草案的规定。

1921年11月14日,北洋政府颁布《民事诉讼条例》,规定凡诉讼案件的价额在1000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得由地方审判厅简易庭按简易程序审理i。

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于1930年公布,于1935年2月1日重新修订公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其第2编第2章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边区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法院组织条例或办法以及自己的审判制度,其中不乏对简易程序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其对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为: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但是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ii。

1982年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对简易程序作了专章规定。199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又增加了简易程序审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之现状

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只规定“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99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民诉意见》)第168条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作了具体的解释iii。

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

三、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关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立法现状以及司法实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立法对民事简易程序适用案件范围的规定过于抽象和原则,在客观上造成了实际操作的不便与混乱。

2.立法对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实践中面对日益增加的积案负担,各地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和数量往往远远超出立法所允许的范围。

3.民事简易程序与独任制程序混为一体。我国强行将简易程序与独任制联系起来,以审判组织形式划分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造成独任法官的权力不受其他法官的制约和监督,又没有来自当事人权利和诉讼程序规范的控制,难以保证审判的公平性和正当性。

四、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完善

基于对民事简易程序及其适用范围概念的考察与探讨,笔者认为应当对民事简易程序做广义的理解。

(一)完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主体范围之立法建议

1、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专门机构。

鉴于我国设立专门的简易法院耗费之人力、物力过大等原因,笔者认为,可在我国基层人民法院内部附设简易审判庭,将不同的案件交由不同审判机构进行审理,这符合便利当事人诉讼和便利法院办案的“两便”原则,也体现了简易程序立法所要求的特定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2、扩大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法院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法院只能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均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

笔者认为,将简易程序适用主体范围扩大至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赋予当事人适当的程序选择权(如可以选择法官独任审理),这符合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相协调的程序基本价值要求,也体现了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充分尊重。

(二)完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适用审级范围之立法建议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只有在审理第一审案件时才能适用简易程序。然而,上诉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设置的原理和功能是不同的,各国设立上诉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纠正错误的裁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适用,以谋求安定的法律生活iv。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实行开庭审理,作为例外,合议庭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可以不开庭审理。笔者认为,上诉审程序也应根据上诉案件类型的不同设置繁简不同的程序类别,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明确上诉审程序中可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和案件类型。

起诉状 篇三

如何书写离婚状(提供离婚书范本)

如何书写离婚状(离婚书)

离婚时应提交诉状,名称可以是:离婚书、离婚状、离婚诉状、民事书、民事状、民事诉状。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离婚书格式====

离 婚 起 诉 状

原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被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诉讼请求

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

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二、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 元给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 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

三、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 判归原告所有);

四、被告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 元给原告;

五、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元给原告。

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理由:陈述结婚、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包括离婚的理由、依据,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承担、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据,财产情况、分割理由及依据。

离婚理由:应详细叙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的事实和依据, 主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来说明没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如有法定离婚情形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应特别指出。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

为此,原告特依法提讼,请你院依法裁决。

此致

某某区/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上海婚姻法律师梁学军提醒:

离婚书是一份重要的司法文书,它是引起离婚诉讼程序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法律文书。因此不能忽略它的重要性。它应该由最精练的法律语言来撰写,它反映您在本次离婚诉讼中的诉讼目的,以及所依据事实理由及法律支持。当然专业律师往往在起草离婚书时,会对整个离婚诉讼进行整体的策划,居于此原因,在离婚诉讼状上的内容就会围绕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展开,哪些内容应该写,哪些内容不应该写上去(改为在诉讼过程中适当的机会提出),都会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一个有经验的离婚律师,在接受委托后会为委托人的离婚诉讼的每个环节设定一定的动作方式,即打离婚官司需要技巧。

=>离婚纠纷问题,选择专业离婚女律师的优势

=>NO.1法律服务,是您值得信赖的选择

=> 上海总站婚姻家庭律师团队主持律师-梁学军律师

——关心婚姻家庭,注目NO.1婚姻家庭律师网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这3篇起诉状范本就是精优范文为您整理的起诉状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82 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