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实用范文 > 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精选10篇

时间: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下面是精优范文给大家整理的10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的写作思路。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

一、课程教学组织

(一)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在深入企业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理财的需要和完成财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在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活动、活动控制与分析评价5个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整合包括筹资分析、项目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理论认知和价值观念10个学习项目。并根据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每个学习项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次,建立企业案例库。企业案例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每个学习项目整理的项目案例,另一部分是综合案例。每一个企业案例就是一个项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信息、解决案例问题,完成分析报告。由搜集资料,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是典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组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教学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不同。

第一阶段:认知基本知识。本阶段通过课堂讲授、项目训练、网上资源和课余自学等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根据项目知识目标的要求,学会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模拟资料作出简单分析。

第二阶段:深化基本知识。本阶段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分组讨论(每组6~8人)、学生发言等方法,对给定的项目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给定的案例问题写出分析报告。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训练应用能力。本阶段通过对综合案例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一般是事先布置任务,由学生搜集与案例企业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学生发现并提出案例问题;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最后形成案例报告。案例分析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生展示成果”等,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筹资项目为例说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筹资项目基本理论认知。本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预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并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最优的筹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资金需要量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筹资结构的确定,分解为图2所示的五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2个学习课时,本项目共10个学习课时。(2)用项目案例深化筹资基本知识。选择具体案例公司,分析该公司的筹资方式,以及筹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重组案例的分析,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重组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影响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财务风险。(3)用综合案例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选取发生债务危机的具体案例公司,通过对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启示。要求学生深刻认识过度负债对企业的影响,能够明确如何合理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如何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并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校企合作、创设实训的形式与内容

(一)课程校企合作的形式

聘请企业财务专家为兼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案例库;地方案例资料来自于地方企业,是课程服务地方的体现,也是课程校企合作的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训,兼职教师或企业财务专家为指导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兼职教师来校讲座。通过这些形式的校企合作,使课程的定位更接近企业理财岗位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二)课程实训的形式与内容通过与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合作确定课程实训的形式和内容。实训的形式包括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包括会计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一是利用会计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的财务报表,对模拟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要求写出分析报告。二是ERP财务管理模块实训,该实训课程主要利用学校电算综合实验室采用的软件系统的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在业务核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在ERP环境条件下掌握以下内容: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成本费用管理等。三是企业案例分析,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

校外实训的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后,对该企业的某一财务管理活动作出分析并形成报告;二是到实训基地企业帮助其做具体的工作,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校外实训的内容。一是学生到企业搜集贷款需要的文件、办理贷款的程序等,并能够对企业的还款方式予以分析,写出报告。二是学生到企业搜集现金管理、存货管理或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资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其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三是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帮助企业计算相关数字和编制表格预算;或者搜集预算管理的资料,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四是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作出分析;或参与企业当年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作出分析。

三、建立教、学、做于一体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一般过程是:(1)阅读案例。先粗读再精读,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和查找导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2)进入决策者的角色。对案例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3)定义问题。找出案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分析案例。站在决策者角度,作出判断。(5)确定立场。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来支持观点与方案。(6)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否则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7)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充分讨论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讨论。另外,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以免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以突出重点、难点,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职业情景的差距。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革考核模式,建立全过程、多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改革考核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核形式,采用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二)改革考核内容学习项目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各自的比例为5:5。其中项目学习的终结性考核占60%,过程性考核占40%;实训的终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占60%。

(三)改革考核主体采用学生与专、兼职教师多主体的评价

(四)制定考核标准对学习项目和实训项目的评价标准和分值比例均需作明确的规定。

学习项目成绩=∑MiKi×50%

实训成绩=∑MiKi×比例

=综合实训成绩×5%+ERP实训成绩×10%+案例分析成绩×25%+校外实训成绩×10%

=∑MiKi×5%+∑MiKi×10%+∑MiKi×25%+∑MiKi×10%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二

案例教学法是在美国的哈弗商学院发展起来的,现如今也有很多课程应用于教学中,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又名案例研究法、哈弗教学法,它是依据教师定好的教学的目标,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决策,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只是源源不断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是无法吸收的。而案例教学法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供案例供学生分析,主要在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髙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模拟情境中,使得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三种模式

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应当选择好的并且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但也要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案例。目前较为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讨论式

当教师在讲授完一章节或者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在最后提出一个案例,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时要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要吸取其他同学好的观点来充实自己,从而达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2.辩论式

对于一些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案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分析。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组织不同班级的学生来参加案例的分析,因为辩论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地阐释出来,还能锻炼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系统思考和换位思考的水平。

3.穿插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可以将案例作为引子,以案例引入话题,在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解说,这样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这种借助案例穿插的方法,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借助安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将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感悟出企业管理的原理,让学生有所启发。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后,还要做到能将企业管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的管理问题中。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机会少。而案例教学法正好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有效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也丰富了学会说呢过的实战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企业管理的内容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数理学以及行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因为这些知识偏向于抽象,仅靠单纯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而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四、案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有准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企业管理的教学中要改变知己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确定为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不再是教学课堂的中心,教师要能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多多鼓励学生讲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阐释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充足的思考空间。

2.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一定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才有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所以,教师要能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相关的讲座,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案例教学才能更有效开展。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协调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企业管理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的教学成分不高。但是,案例教学又依赖于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因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时候是学生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才能领悟到的。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企业管理教学当中有效的手段,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在于提升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经验能合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理论 市场竞争 对策分析

在全球企业都在实行管理创新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认识到中国企业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法上都较为落后,同国际优秀企业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来说其核心竞争力较低、竞争力较弱,为我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增添了很多阻碍。所以,国内的一些龙头企业带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国际化管理的道路,加入了企业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先进浪潮之中,不仅对业务流程二次创造和进行企业事业规划,更要使企业的生产精细化,安装配备高新科技的现代化生产线,还不断尝试自主创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道路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对中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实现的优秀理论成果为分析视角进行研究,为中国企业管理新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关于中国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基础的研究

因为我国早期学术界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多为对过去企业发展经验的总结,或者在理论层次上进行阐述,内容过于宽泛、空白,没有实现研究真正的实际价值,这种状态下变很难出现深层次、有操作意义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后,更是证明了仅仅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或品牌产品进行营销已经不能很好的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竞争优势,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论是对对员工的管理还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业务往来,都是重要的理论依靠和制度保障。所以,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是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主要学习来源。国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视角大致分为过程研究、作用研究、效力研究、因素研究和传播研究等多个与企业经营相互关联的因素。

关于过程研究指的是对企业在组织经营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的整个时序过程分析,旨在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活动和阶段上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并提炼出精粹的部分组成有机性的发展规律,比如典型的“激励-发明-实施-理论化-指示”的阶段模型,是对企业在管理创新脚步上的有效总结。效力研究主要对“不同的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成就的结果各不相同”为中心话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汲取社会精英人才为第一步,从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学习管理创新的视角,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完善,从而提升企业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力,其得出结论是“组织学习能够改变的人的行为,并促进行为向良好性转变,其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因此越大力提高企业组织学习的能力越能提升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成效”。创新作用研究关注的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在原有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调整,使组织结构得到有效变动提升新鲜感,从而提升企业的组织竞争能力,而组织绩效与组织竞争力是呈现出正比例的函数对应关系,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带动企业组织绩效的提升。传播研究主要有管理时尚和创新扩散两个手段,管理时尚是使企业在管理创新的前期工作中对市场上优秀的、成功的管理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如何相互作用能促使自身企业实行新管理模式或新方法的产生于流行,进而探究自身企业的供需情况,创新扩散是针对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使用者实施下得到传播的过程和机理,学习其扩散的手段。影响因素研究是关注“因素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产生于扩散过程”,并得出“管理创新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氛围和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这一结论。

二、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视角与思路

(一)研究思路的总体路线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管理创新职能为基础,选择不同时间段中的特定类型来进行管理创新的研究,学习特有情况的下企业管理模式,即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拓企业经营业务、供应链的管理创新、和产品营销方案创新等多种类型;第二种方案是建立在不同企业实行各种不同的管理创新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其创新方法的共性和特性,掌握发展规律,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广泛的质量管理,探究各个组成部分的机理和相互独立的性质为中心意义,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在开展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之前,国内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只要引进国外的优秀管理方法和已经成型的模式体系来套用是完全能适用企业发展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在全球企业都在实行管理创新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认识到中国企业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法上都较为落后,同国际优秀企业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来说其核心竞争力较低、竞争力较弱,为我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增添了很多阻碍。所以,国内的一些龙头企业带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国际化管理的道路,加入了企业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先进浪潮之中,不仅对业务流程二次创造和进行企业事业规划,更要使企业的生产精细化,安装配备高新科技的现代化生产线,还不断尝试自主创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道路的管理模式。

(二)探讨企业管理创新的机理和创新过程

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而进行这个创新过程的重要视角就是致力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习成功经验来丰富自身创造内容为机理,建造具有不同战略期限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型。为了深化研究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意义,构建发展过程的具体模型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只专注于对管理模式的研究,虽然是主要矛盾但也要兼顾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的营销推广、企业投资和筹资的不同经济活动都是日常业务中最为常见的。然而在兼顾许多业务的同时,研究活动需要一个标杆性的依靠,即建立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管理发展模式的过程模型,建立在一般程序的基础上形成“创造企业愿望-创新企业发展定位-创意方案的开发与选择-创建企业管理改革创新活动-创立崭新评价体系-完善总结”的具体流程。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创新企业发展定位,要正确分析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侧重的市场方向,明确当下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现有发展规模是否适合当前员工数量、部门设置和管理安排层次,这些实际问题都要一一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整合形成管理创新研究的总体过程,重视决策的可行性和权威性,保证每个企业管理决策都是经过对比筛选得出的最优方案,从而使得企业在多个发展目标上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提升企业管理创新决策效力的研究

面对国内企业在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失败率居高不下的窘状,决策的质量孩子接影响了管理制度的制定,进而对管理创新实施的绩效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对企业管理创新决策的研究就要从企业决策主体入手,分析决策者乃至整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决策者个人生涯做出详细研究,包括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个人取向、生活爱好、个性特征和所处的任期环境等外部显性特征都要列入研究因素的范围之内,以解答“什么样的企业家或管理者更倾向于采取管理创新行动”的问题为引申点,指出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道德风险,以及政治层面的政治化倾向都是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方向和结果的重要元素,再结合企业管理创新决策实践探索并构建决策模型的基础,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个人精神、社会认知和环境因素是影响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决策的重要特质。

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方法综述

(一)主要案例分析研究

案例研究的方法是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一方法是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有效方法。选择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点,案例研究分析方法是基于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建立的要求而设立的,根据美国著名企业家YIN的观点表述,案例研究是以考察现象发生的具体过程为基础的一种经验型研究方法。虽然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观性较多,但是都是针对于成功案例的借鉴和学习,通过对事物的详细描述来表达为何选择这个案例、这个案例带给自身企业的引荐意义,进一步总结企业在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的实践意义,提炼其具有的特性,并推导出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结论或新命题。因此,案例研究能够极大程度的满足研究者致力揭示企业管理创新的本质和构建管理创新理论的根本要求,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性。当然,管理创新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涵盖面广泛的问题,当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在经济危机的状态下,案例分析对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来说就起到了一盏明灯的作用,指引企业从泥潭中走出来,给出中肯的指导性意见。同时非常需要研究者要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并与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进行深度的、全面的接触,来对企业的现实情况做一个全面了解,进而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

案例研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对典型案例的选择和获取,其选择标准决定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典型性和案例资料的可获取性。因为典型案例往往具有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独有背景,并且更有助于发现中国当下发展情况的特殊管理模式和现象,能更有助于挖掘中国特色管理创新理论。并且典型案例更具有结论代表性,在平顺和复杂的经济环境都能顺利通过的情况,更具有代表意义,也更有针对性,所以在面对和平时代或者经济危机的时代都能很好的适用。

关于案例资料的获取渠道来说,有三种主要获取方式。第一种是广泛收集历年二手案例资料,包括各个企业在往年的经营状况资料、国际级或部级优秀企业评比奖等各种大奖的选举企业,从中筛选出更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实际性的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下的结晶企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强的企业,以此对案例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第二种是进行实际调研和资料挖掘,通过与代表企业的员工、管理者进行采访和基础,通过访谈记录和公布的档案资料等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内容涵盖了企业往年的大事波动、实施的新政策和新制度等,目的是全面了解创新过程的每一环节信息。

(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相对于案例分析法的辅助方式。目前问卷调查的方法是最流行且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情况较为复杂、深度挖掘复杂现象中的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国外很多优秀企业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影响因素和效力提升等环节。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中,问卷调查法更为实用,对于企业员工进行广泛散布调查问卷,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明确了解企业的概况,从而对决策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坚实又群众性的基础。

由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深,国际上很多企业优秀的、先进的管理模式都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去借鉴和学习。中国企业加强自身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不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都是日常业务往来的理论依靠和制度保障。综上所述,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牢牢把握住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为之随时加入新鲜的血液,保持企业活力,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体系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晓娟,王磊。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回顾与展望――“管理学在中国”2013年会(第6届)述评[J].管理学报,2014.

[2]林海芬,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

[3]张笑峰。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时期管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5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J].管理学报,2012.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四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环节;世界500强企业

一、《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课程要求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也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发展、国际投资环境及评估方法、跨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战略、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资本运作、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与转移价格、跨国企业的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社会对跨国企业的管理等。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投资和跨国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前沿研究成果,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投资项目选择、国际企业管理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通过听课、课堂讨论、案例阅读、及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的小组作业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强调案例教学,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是:(1)提供课堂讨论案例;(2)提供章节教学案例;(3)关注跨国企业时事热点新闻事件等。

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1)通过世界500强企业官方网站,了解跨国企业经营与管理;(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3)分小组完成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分析作业。

二、《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1.课堂讲授

课程讲授重点内容: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跨国公司技术贸易;跨国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财务、融资、税收、人事管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理论: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等。

2.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案例是以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为主,主要有:案例1,美国迪士尼进入日本、法国、香港和上海等国际市场方式比较及分析;案例2,韩国三星集团技术研发跨国战略联盟战略分析;案例3,美国苹果公司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案例4,瑞士SWICH手表的国际转移价格避税案分析;案例5,世界500强企业撤出中国市场典型案例分析等。

案例讨论和分析内容包括:(1)针对所学章节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如战略联盟、国际转移价格、技术战略、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等;(2)通过案例分析和了解跨国公司战略决策导致企业成功或败的原因;(3)案例分析过程要求学生参与。

3.时事热点新闻

在课程讲授的整个学期中,教师密切关注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关的时事热点新闻事件,在课上结合讲授的相关章节知识,做到每周一个新闻事件,及时分析,使学生深切感受到:(1)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相关性;(2)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3)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同时要求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特别是与本书章节相关的发生的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关事件、跨国公司战略、跨国企业收购并购案例等。

例如:2015年9月份,披露的“德国大众企业尾气排放数据造假事件”,由此,引发的德国大众总裁文德恩因造假事件辞职的报道。针对这一事件,对德国大众企业品牌、股价和跨国诚信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

4.小组分析作业

在学期开始时,布置小组分析作业,每4名-5名学生一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析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分析内容包括:企业概况(涉足的行业、现任CEO、500强排名);经营产品(系列品牌名称);企业标识;海外市场分布情况;组织结构图;技术领先领域(重要的技术发明);成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企业国际化战略;在华投资情况等。

其目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资料收集,全面了解世界500强某一企业,以PPT演讲方式与全班同学分享。

小组分析作业的教学预期是:一个学期大约有10-12个小组,分析了10-12个世界500强企业,整个学期每位同学都能够较深入地了解10-12个世界500强企业。开拓了学生的眼界,通过收集世界500强企业资料,阅读企业年报,获得企业二手资料。

三、考核方式及教学效果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课程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和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考核包括三部分,具体分值占比为: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占总成绩的20%;小组分析作业PPT演讲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上述考核方式,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本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学生肯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令学生满意。主要表现为:(1)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关注时事热点问题;(3)提高学生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全面考察的学生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效果也令学生满意。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五

关键词:案例分析 货币资金资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背景

A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能源公司,位居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前列。公司以围绕建设世界级水平的综合性国际公司为发展目标,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开放合作,深化管理提升,强化安全环保,实现生产稳定增长,效益稳定向好的发展战略目标。B公司是A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包括财务核算单位三十余家。公司业务涉及工程技术与生产服务、服务业务和多元投资四大板块,实力雄厚。

二、案例回放

2004年10月初,B公司财务部出纳C某突然失踪,经查C某伪造银行承兑汇票2张,盗窃资金共计1200万元。这一事件震惊了B公司上上下下。

C某,男,30岁,毕业于国内知名财经大学,财会专业,2002年3月担任B公司财务部出纳工作,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银行承兑汇票的保管、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兑付和背书转让等工作。C某给人的印象是为人朴实,待人诚恳,担任出纳工作后,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扎实。可以说没有人相信C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经过查实C某伙同其大学同学,将盗取资金大部分转入股市,用于购买股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远期支付票据,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也是票据风险中危害最大也是最难防范的一种。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票据、票据调包、票据圈钱和票据讨债等手段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B公司每年的现金流量金额巨大,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就达十几亿元,C某恰好负责该票据的保管工作,便有了可乘之机,他私刻公章,伪造票据充抵库存余额,采用鱼目混珠的手段,达到贪污盗窃的目的。

在该案件发生后,B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经多方努力,追回大部分被盗资金。同时第一时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1、加强现金和银行票据的管理。

2、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控制,全面启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

3、加强资金安全意识,完善会计系统控制体系。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B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运行顺畅,未发生类似事件。

三、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发生,暴露出B公司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给了我们很多警示。

1、强化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所谓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制度短缺,二是虽有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但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各项制度完备,但是执行当中随意改变、简化流程。负责监管的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监督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应该高度重视,加强检查和监督的力度。

2、完善高风险业务控制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兴的金融业务,风险较大,而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到高风险业务的管理制度相对较少,为此,企业应重视高风险经济业务,对可能的风险做出科学预判,加快完善高风险业务监督控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除了常见的控制措施以外,企业还应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的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理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4、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守法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

而在本案中,C某沉溺于股市,缺乏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以至为后来挪用公款留下隐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引入国门,一些人表现为心理失衡,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抓住一切漏洞和机会,频频作案。为此,企业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尽管制度作用巨大,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企业还应适时实施轮岗。德国公务员制度规定五年必须轮岗交流,容易滋长腐败的部门,则三年轮岗。各单位之间会计轮岗,可以取长补短,也有助于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和团伙作案。

5、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内控制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人所具有的潜能也是需要外在条件激发出来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应当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以及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等都应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6、充分利用系统控制的方法,提高内控执行效果。

系统控制具有标准统一、规范,业务流程规范、高效,权限控制严格、便捷等特点。企业在建设会计系统时,可以将业务发起端前移,结束端后移,也就是将非财务流程也纳入系统,这样在标准统一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业务的安全性,比如:目前大中型企业采用的银企直连的付款方式,业务全程在线办理,很大程度上减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企业管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六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合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七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y

Yang Dehong, Yan H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management science, system theory and computer scienc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non-computer specialt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from the view of management.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y is analyzed. The control method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different specialty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urn students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a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n organizing teaching conten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a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process.

Key words: non-computer special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se; electronic commerc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MIS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系统工程思想,了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并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第二层次是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了解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第三个层次是培养信息开发、实施和维护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和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同的。对非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强调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实践,一、二层次是核心知识,第三层次注重通过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操作来增加应用体验。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有差别,但我校非计算机类专业MIS课程采用统一考核,差异化教学目标不易控制,从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专业,在讲授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环节知识时,学生普遍反映MIS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难以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工程思想,特别难以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因此,对非计算机类专业,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2-8]。过去常采用制造企业、医院门诊、库存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传统经典中小型桌面系统作为案例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讲授需求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过程,并通过系统演示回答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来描述功能、设计结构和实现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但是,目前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大量的APP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所表达的管理信息已进入WEB2.0/3.0阶段,沿用过去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显然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绝大数学生有网上购物和支付的经历,他们比较关心自己喜爱商品的搜索、购物车管理、订单跟踪和网上支付及支付安全问题,同时也非常关心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APP的使用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但对于库存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传统桌面系统“背后的故事”已无兴趣。因此,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MIS的教学内容必须改变,需要增加个人信息、支付安全等信息技术知识,并以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APP应用为案例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才能与时俱进,使学生不自觉地凭着兴趣学习完MIS课程。

1 非计算机类专业MIS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要求不易控制

MIS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了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是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概念,企业信息化过程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重组的过程,MIS能辅助管理者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等相关软件工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后面临信息化建设项目时,能很好担当起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沟通者角色,以确保软件项目初期需求调研沟通无障碍、后期软件实施以及整个项目推进工作监控有效[2]。可以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高校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按照以上的定位开设MIS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沟通者、企业管理变革的提出者、MIS软件的使用者、信息反馈者和决策者,为全社会信息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尽管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MIS课程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偏离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分析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细节,使课程难度加大。

MIS课程教学内容离不开讲授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实现过程,能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有深入理解的教师大多是来自计算机、自动化或软件工程等专业,他们具有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知识和丰富的软件项目实践经验,比较强调软件实现的技术细节,但管理类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在面向会计、经济、人力资源、物流、人文等不同专业学生讲授MIS课程时,难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案例,往往会选择图书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耳熟能详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若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细节,往往会造成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较大[4-6]。

第二,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化能力培养不易控制。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般经管类专业在开设MIS课程前普遍仅开设过计算机文化基础、VF课程,会计信息化等少数专业开设过数据库技术基础、VB或PB等课程,少数其他工科类专业开设过C语言等课程。因此,不同专业开设MIS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应有差异,应根据学生前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去落实第一、二层方面教学目标,而适度引入第三层次教学内容,但由于目前我校非计算机类专MIS课程考核采用统一考试,客观上造成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无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从而不同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差异化要求不易控制。

1.2 教学案例选择不恰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讲授MIS课程离不开案例的分析,教师常采用制造企业、医院门诊、库存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传统经典中小型桌面系统作为案例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讲授需求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过程,并通过系统演示回答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来描述功能、设计结构和实现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尽管所选择的案例均来自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行业,讲授相关管理知识和管理流程,学生均能理解,但大多数学生并没实际使用过这些软件,缺乏直接的体验,就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单机版的桌面系统,本身所表达的管理理念就落后于时代,同时,软件单调的界面、纷繁的数据、烦琐的操作流程,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2 非计算机类专业MIS教学改革

2.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差异化

对非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强调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实践,一、二层次是核心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系统工程思想,了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了解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并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前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情况,合理设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降低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的技术细节要求。强调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弱化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全流程以及技术细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文档的编写能力。

2.2 改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MIS教材大多针对传统制造企业信息化流程,按照结构化开发方法组织教学内容,虽然能较完整给出制造型企业的产、供、销、人事、财务等管理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抽象成对应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信息系统要素,但不同专业学生的财务、人事、销售等管理知识结构有差异,而且对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业务缺乏实际体验,所以以上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好。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大量的APP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所表达的管理信息已进行入WEB2.0/3.0阶段,沿用过去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显然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绝大数学生有网上购物和支付的经历,他们比较关心支付方式及过程、订单管理、配送流程、签收评价等环节背后的管理流程及其技术实现,也非常关心微博、微信等众多即时通信APP的使用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了财务管理、物流配送、信息安全、库存管理、员工考核和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管理知识,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管理流程及其技术实现流程,较好地落实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内容。因此,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MIS的教学内容必须改变,要增加个人信息、支付安全等信息技术知识,并以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APP应用为案例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2.3 丰富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实际系统的开发需求,让学生参与系统的开发设计,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信息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 实现了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8]。

MIS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管理思想、开发流程与企业管理紧密相关,要解决系统开发过程与企业管理实际脱节的问题,必须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这种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

在教学中一种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基本知识+案例教学+实践创新”的模式,基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陷入空泛和盲目,实践创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案例是枢纽,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选择案例的标准包括:第一,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相关,内容要新[7];第二,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学生要了解和熟悉,并与现实一致[7];第三,案例要能够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第四,案例必须与计算机技术内容紧密结合[1]。

网上购物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是学生熟悉的,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它与当前的各种技术紧密相关,学生非常关心购物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安全。网上购物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可作为教学案例,从网上购物系统的实际开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网上购物和支付的亲身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思考系统的目标、功能,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以及后续的运行和维护,在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管理的问题、思想,技术的解决方案,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对实际问题进行全局分析和思考的环境,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自己使用过的网上购物系统提出自己的意见。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应用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并注重双向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被大力推广。

一、案例教学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在《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在实施中,一般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

案例的来源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包括: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3.概括总结

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二、改进《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建议

(一)选用恰当的物流企业管理案例

在现有的条件下,物流企业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编写、整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故教师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意: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物流企业管理》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场地条件,发展师资

目前,《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场地就是在普通的教室,这种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让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三)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

《物流企业管理》课堂组织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预读案例。要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深度地分析问题,学生必须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特点是不拘人数,自由灵活。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课堂讨论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多角度发散思维。先不论对错,只要有观点、有看法就可以表达出来,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三是点评报告。在课堂讨论中,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应当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评估,老师对案例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讨论结束时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是成绩考核。由于多数案例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此,在尽量使学生发言机会均等的情况下,鼓励开拓思维,勇于创新,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四)不断建立和完善教与学互动机制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这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要防止两个问题:首先是防止教师的缺位。表现在教师对案例没有选择,不公开组织评讲,或者组织讲评时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完后没有收获;对学生不组织,每人都是“单帮”,这样案例分析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是防止教师的越位。表现在教师在案例分析课中唱主角,负责提供案例分析的所谓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杨中平,于永安,李涛。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4(8).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九

关键词: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法学院和军事院校的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倡导管理案例教学法,并推广覆盖至学院2/3的课程。直至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案例选编、出版发行等完善的管理案例体系,建立了校际案例交流中心,每年更新使用超过四百个案例,在校生要求完成500个以上的案例阅读分析。20世纪80年代经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开始引入中国,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为了培养秘书学专业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协助领导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开设了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然会用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教学场景和管理情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案例答案可能是多元的,不侧重于描述“是什么”而强调“为什么”,是最优解决方案的选择。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练、导演和仲裁员的角色。

一、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指引学生运用企管理论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团体思辨求解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训练,运筹帷幄间吸收管理经验的养分,经营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对于今后适应错综复杂的企业管理环境大有裨益。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检索收集案例关联资料,做读书笔记的学习热情,学生从中受到教益。案例口头表述环节,透过演讲及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案例分析报告的书面写作练习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写成内容具有一定深广度的说理性文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迫使教师不得不加强自我学习,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的企管资料,无形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管理专业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将与日俱增,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下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困境

所用案例多零散独立、烦冗,缺乏系统性,容易使初学者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用于教学讨论的许多企业案例来自国外教材原文翻译,譬如微软、索尼等外资大型企业。还有某些援引国内海尔、联想等企业的新闻报道案例,鲜有契合秘书学专业特色,基于秘书视角思考管理问题的素材,缺乏今后主要就业方向的中小型本土化区域型企业案例。类似于空中楼阁式的案例架构不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拓展。师生实践经历欠缺,导致分析归纳深度不够或游离实际,学生停留在问题浅表的想象之中,无法提出问题解决的周全方案。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激发。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学生,对于需要较多前期资料准备,现场参与投入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有畏难情绪。案例分析课前,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分析作业。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看案例,敷衍了事。草草书写五六行字便提交。有的学生甚至临阵磨枪,匆匆忙忙地在课堂上完成。阅读量小、作业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每次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固定,成员松散,相融性、互补性差。团队组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使得学生案例讨论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活动组织不力,往往开头热烈,结尾潦草。案例分析课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企业故事,其个人陈述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倾向,影响学生回答案例问题时的走向,容易造成人云亦云,不利于创意的萌发。教师难以有效引导,迫不及待地自揭分析谜底,自问自答。学生过多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讨论出现跑、偏、漏题的现象。分析倾向于选择成功企业的案例,其实经营失败的企业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著作《大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旨在训练和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规律和技巧的把控有一定难度,加之管理科学独特的权变特征。教学中的案例撷取往往沦为原理阐述的注解。学生无法较好地从案例分析课中汲取管理原理、要素及技巧的精华,不利于创新、批判思维养成和现实管理能力的突破。

三、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革新路径

(一)精心选编企管教材及案例

增加教学案例经费投入,购置公开出版的案例集和新近发行的案例分析教程。加强对专业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培养,使其充分娴熟地运用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增添案例的趣味性、可读性,教案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关键人物塑造,充满感染力的深刻管理哲理。确保案例时效性,淘汰陈旧案例。本着实用性、针对性、代表性的原则,扣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案例的甄选,结集成册。案例涵盖多种行业,呈现企业发展脉络,从不同成长阶段时间点上取用编选。改变过去以纯文字定性描述为主的案例教学,精选的案例应图文并茂,配以视频播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互动、交互的多媒体案例库,内容包括国内外企业成败案例、学生创业企业案例、本地企业专项问题案例、企业流程各环节热点问题案例等资料供学生查阅自学,保持每年更新1/3的案例。

(二)细致做好课前筹备

课前准备阶段,教室课桌成U形摆放,桌上放置学生姓名标牌,便于辨识,拉近师生距离。配置多块黑板及移动白板方便展示、记录和总结。教师考虑学生当前知识储备状况,提前一两周下发难易适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深入思考,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做好案例分析的前期准备。指导学生制订完成作业的进度计划,监督跟进。利用微博、微信、慕课等互联网手段开启网上案例讨论模式,为正式的分析课做预热。任课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妥善做好分组工作,一般以4—7人为宜。人数过少讨论不热烈,意见缺乏代表性。人员过多则导致众说纷纭,难以调和。每个学习小组有班干部,作为气氛调动的积极因素。每组学生学习能力相当,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建竞争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中有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有人负责写作报告文案,有人负责案例主陈述,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资源的统筹协调。约定案例讨论发言规则,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发言,对不踊跃参与案例探讨的学生,要相应扣减团队竞赛分值。形成团队间比学赶帮的正向舆论,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三)周密组织教学过程

《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重于说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要有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追问、反问。安排学生作为计时员进行时间的调控,教师观察并恰当指导学生的讨论、演讲技巧。首先由学生代表做10分钟—15分钟的开场白,介绍案例背景及需要讨论解决的症结,教师随后补充并明确分析方向和规则。为了防止出现冷场或争辩不休,教师可以采用提供一些案例新信息或重组新的讨论方阵,请真实案例企业人员现场答疑或播放企业人员访谈视频等形式化解僵局,使讨论沿着教学目标逐层推进。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有问必答。可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证法,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此观点进行推理演绎,随后引出观点中的偏颇,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先前认知中的欠妥之处。充分利用好角色扮演法辅助案例分析,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扮演管理者、执行者等角色,体会站在不同立场下的抉择和考量。每每在案例讨论时会有某些新的发现和原先预设未曾料想的问题,这些案例学习中的真知灼见师生要做好心得记录惠存,避免遗漏。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集体备课时记录可作为参考。教师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点评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以权威话事者的形象出现,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批评否定。教师要多一些教练的角色成分,要待学生酣畅淋漓地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做启发式总结评价。在点评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全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褒奖鼓励,肯定其成绩。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分析原因,以期改观,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念给予赞赏肯定,中肯地点出讨论中的不足,并将剖析思路甚至调研经验和盘托出分享给大家。教师可鼓励各学习小组代表来做总结收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案例分析课上的讨论收获转化成书面成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书写报告由标题、案例概括、分析建议、教师评语、附加表格五个部分构成,避免空谈,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教师可将自己写作的案例报告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式供大家借鉴。对于案例分析作业完成不好和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原因做好疏导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点面结合,主要囊括课前作业,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和团队表现等方面内容。学生课上发言次数、质量、时间把握等课堂参与表现占成绩评定的30%-50%。加权分数采用强制分布法,每班将有5%的低分者将接受教师的问询,以适当压力唤醒学生求知欲,恪守评分标准,避免教师据学生平时印象给分不公正进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下次分析时调整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有效整合案例资源

实战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出台政策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走进案例分析课堂举办讲座、报告。将第一手的管理前沿咨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企业对管理人才规格的真实需求。深挖校友及实习学生资源,案例分析课穿插邀请创业校友或已经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校友,现身说法讲述企业经营真实案例。选用实习生的企业实践报告,在分析课上结合工作实际介绍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植管理实践,教学与研究相融合,积极筹措成立企业管理案例中心,分享案例教研及最新学术成果,集思广益优化并推广案例研究方法。定期举办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校园大奖赛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活力,争取企业冠名资金及赛事指导智力支持,通过现场PPT陈述,团队互辩和评委提问、点评等环节激荡思维,决出胜负。待该活动做成校园品牌后,可以举办校际联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用数码影像技术,全程摄录案例分析课堂,为教研及学习者提供借鉴。有序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访学和进修,学习前沿管理学科理论和领先案例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调研,参与管理咨询活动。采访企业各级人员,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主编撰走访企业真实案例。学生的亲身感悟使案例分析课更缤纷多彩、生动鲜活。作为管理问题研究的一种手段和管理教育的方法,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并驾齐驱,加快学生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生成。坚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必将使秘书学专业的管理教育活力焕发、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1]刘柯。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3).

[2]王友云,郭征帆。秘书学本科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探析[J].秘书之友,2014(5).

[3]郭景福,程文,郭春红。《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探析[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2).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十

关键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32-01

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可见,探索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寻找有效的教学艺术势在必行。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树立经济观念和现代管理观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观念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观念中,总是习惯的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专业课程才是值得着重学习、深刻把握的,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企业管理》课程是不值得花费精力去研习的。那么,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单纯的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会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会获得工作的保障;但是,只是单纯的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个人的发展,企业的良好运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理论来加以指导。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的汲取,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更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有利的保障!这样,只要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学习兴趣树立了起来,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

二、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贴近专业需求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相对统一和规范,主要分为“基础模块”(包含“企业创建”和“资源管理”)、“应用模块”(包含“营销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提高模块”(包含“文化与战略”和“质量管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努力改进课程结构体系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不一、要求不同、学时不等的特点,讲课时要注意“专业对口”,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因才施教”。例如对硅酸盐专业的学生,要强调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系统效益思想,如质量管理中的经济计算、设备管理中的经济评价等等。对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尽量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介绍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好地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效益观念。

三、运用生动的案例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从主观实际出发,提示管理活动的各项规律,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实践性等特点。此时,若没有生动案例的辅助,中职学生因为经历少、阅历浅,很少或者没有实践管理工作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教学内容的、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圆满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活动的教学,提升学生技能

有了理论做基础,加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学生必然会产生渴望动手一试的心态。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来直观的面对企业管理。可以让他们做一份市场调查,拟定一份营销报告,也可以参观工厂,起草生产作业计划。在进行考评时,应用综合性的知识来进行考核,设计一些具体实验或计划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加强对企业管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教、学、做统一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在教学中设计包括“读写议”、实验模拟、案例讨论、企业实地专访和聘请企业家、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上讲台等多种实践性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组织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企业管理的实践性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通过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参加校内的“技能周比赛”,以及参加全区、全国的“技能大赛”等提供素材。

五、改革课程考核的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提升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际问题回答等作为考核内容;制定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三方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立体考核评分体系,通过实时考核、事事考核达到督促学生日常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还应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方法。更重要的是期末考试可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一部分为闭卷笔试,另一部分为综合性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把理论考试成绩、实际调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中职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参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所以,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要真正完成其使命,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也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将是本学科教师要为之不懈努力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荣胜。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

[2] 陈秋元。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

[3]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4] 袁 宇,李树超。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3).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精优范文给大家整理的10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的相关认知。

112 14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