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实用范文 > 计划方案

推进方案 推进的方案【优秀10篇】

时间: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精优范文给大家整理的10篇推进的方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推进方案的写作思路。

推进方案 篇一

为贯彻落实人社部、住建部、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xx]103号,以下简称《意见》),继续深入推进我省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确保三年内全省在建及新开工项目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合法在建、新开工施工项目为重点,开展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专项行动。

(一)20xx年,年内新开工的建筑、交通等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力争将省内60%以上在建项目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

(二)20xx年,建筑、交通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基本实现全部参保,并逐步将铁路、水利等建筑施工企业纳入工伤保险,省内80%以上在建项目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

(三)20xx年建筑、交通、铁路、水利等企业全部纳入工伤保险。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摸清全省底数。由各级人社部门牵头,联合住建、工会、安监部门,20xx年二季度前对全省施工企业数、合法在建项目数、所有在建项目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对我省原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在建项目和用工情况进行相关费用测算。

(二)制定实施意见及工作安排。省人社厅联合省住建厅、省安监局、总工会,20xx年二季度前,在我省20xx年制定的《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意见》基础上,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际,制定适应本省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意见,统一全省建筑业参保办法,明确参保方式、缴费费率、费用来源、实名制管理、参保企业施工许可证发放程序等内容,为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提供政策依据;制定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作方案。

(三)提供便捷服务。各级人社部门应及时办理建筑项目从业人员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确保结论的公平公正公开。设立建筑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参保和待遇支付“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四)开展工伤预防。各级人社部门要联合住建、安监、工会部门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工伤保险各项政策及建筑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安全生产、工伤预防知识培训,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建筑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作为近期工伤保险重点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划分责任,集中精兵强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2、各级人社、住建、安监和总工会四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人社部门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跟踪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二)强化督办考核

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安监局、省总工会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推进情况,对市、州进行调度督办。

从20xx年10月份起(连续三年),各地人社部门牵头,联合当地住建、安监、工会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许可证发放执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计划执行、参保扩面计划完成、基金收支平衡、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等,评估工作成效,形成自查报告,于每年11月15日之前报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由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汇总后,按要求报人社部社保中心和工伤保险司。

20xx、20xx、20xx三年年底对各地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评估考核情况全省通报。

(三)落实部门职责

1、各级住建部门要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将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具体措施之一,主动做好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与施工许可证发放的衔接工作,对参加工伤保险施工企业予以核发施工许可证,对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施工项目,一律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

2、各级人社部门要积极协调住建部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督促建筑企业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机制,按月调度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和不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市、州、贵安新区人社局从20xx年7月份开始,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筑业“同舟计划”-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发[20xx]43号)的附件2的要求填报,县级社保经办机构于每月5日前填报市级社保经办机构,市级经办机构汇总后于每月8日前报省社会保险事业局,省社会保险事业局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上报人社部社保中心。

3、各级人社、住建、安监、工会四部门联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大检查,重点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情况、工伤保险参保情况、职工权益保护情况等内容。

(四)广泛培训宣传

1、由各级人社部门牵头,联合住建、安监、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意见》和本省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培训,积极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工伤预防知识培训工作。

2、各级人社部门结合每年开展的《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集中宣传活动,印制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宣传册,在全省各建筑施工工地发放。同时,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宣传栏目,宣传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相关政策,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责任意识,提高职工自觉维护自身权益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实施省级统筹后,已使用全省统一工伤保险信息系统的地区,要针对建筑业特点,开展网上申报,探索与住建部门或建筑施工企业用工联网,不断完善和提升信息系统功能;暂未使用全省工伤保险信息系统的地区,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全省统一的工伤保险系统,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工作全方位管理,为参保单位和工伤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六)加强交流总结

省、市每年召开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经验交流会,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和经验推广,通过经验交流、典型引路,增强信心,加快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进度。

推进方案 篇二

“高效课堂”构建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各年级各备课组认真落实学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学科高效课堂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新授课、讲评课及复习课三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为进一步实践、完善和推广这一策略,促使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真正把精力投放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精心打造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经校长室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高效课堂推进月”活动。为切实搞好本次“高效课堂推进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5日~4月28日,活动时间为4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1、开展青年教师“走进高三课堂,促进专业成长”活动(第9~12周)

活动主要采取任教高一、高二的青年教师走进高三课堂听课形式,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指定对象听课,每人每周听指定对象课总计不少于2课时。听课结束后要思考和整理,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听课心得”,将进行评比。

2、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第9~12周)

各位老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正落实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各备课组要组织好每周的组内公开课,每次公开课突出一个方面,认真评课,要把相互听评课等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打磨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集体备课时要更多地以问题为线索,突出备课主题。由备课组长提前明确主题,老师们在活动前首先进行个人反思,并记录下来,然后在集备活动中交流,集思广益,找出有效对策。备课组长对备课提纲的拟定需认真琢磨,要结合教材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要具体而不抽象,要集中而不散乱。

以高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加以提炼,这样就使校本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以问题为主线,努力实现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一体化。

3、开展教学专项调研活动。(第10周)

结合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对高三年级部分学科进行专项调研,主要通过听课、看材料、参加备课组活动和交流等方式,探讨二轮后期及三轮复习阶段的复习策略,以期推动高三后阶段的复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4、开展专家讲座专业引领活动。(第10周)

请专家就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及高效课堂等当前老师关心的问题为主题开设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5、开展学情问卷调查活动(第11周)

教务处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通报。

6、开展对全市高效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第12周)

为展示我校高效课堂成果,4月底举行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开课教师采取自愿报名及备课组推荐相结合的形式确定,每人精心准备一节课。同时其他老师也必须高度重视对外公开课活动,到时将全面开放课堂,都要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最好的教学水平。

三、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有序组织。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陆建副校长负总责,教务处组织实施,各年级和备课组具体落实。要加强活动过程管理,确保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落实责任,强化过程。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明确责任人各自的职责、任务,做到任务分解明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严格考评,总结表彰。对各项活动都要认真考评,表现突出的老师要加以表彰,将其结果纳入对教师工作考评之中。活动结束后要将所有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推进方案 篇三

深入推进法官联系企业、法官联系社区(村居)、法院领导挂钩重点项目的“两联一挂”活动,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项目之一。为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和上级法院关于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体要求,切实增强“两联一挂”活动的成效,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促进全院科学发展,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认清深入推进“两联一挂”活动的重要意义

1、“两联一挂”活动是依法服务大局的重要方式。当前,全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依法支持繁荣宜居幸福新清浦和新农村建设是法院的重要使命和职责。要进一步深化“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切实帮助企业和农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开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2、“两联一挂”活动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以优化司法服务为重点的“两联一挂”活动体现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要切实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结合,切实将“两联一挂”工作融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中去,打造清浦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特色和品牌。

3、“两联一挂”活动是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以深入推进“两联一挂”活动为契机,在依法服务社会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提升司法能力,切实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干警做群众工作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能力,强化和谐司法工作成效,促进审判工作水平和司法能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强化深入推进“两联一挂”活动的工作举措

4、着力构建联系企业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要在总结联系企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确定联系企业的范围,并由民二庭确定30 家联系企业。联系的重点是:重点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坚持定期联络与集中走访相结合。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联系企业活动。企业有需求的,还可随时安排。坚持司法服务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联系活动中要做到“三个一”,即:发放一张联系卡、赠送一份防范法律风险提示书、填写一份联系企业登记表。要通过联系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法律风险和其他法律问题,重点帮助和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对能够解答的法律问题应当场给以解答,对反映的个案问题应在核实清楚后实事求是地给以回复,对反映的不属于法院工作职责的事项,应主动帮助联系有关部门,促进问题解决。

5、切实增强联系社区(村居)工作成效。进一步拓展联系社区(村居)的范围。巩固现有的“平安与法治指导员”联系点的同时,将和谐共建、网格化管理联系点的法官纳入其中,刑庭要将联系点与联系法官名单汇总后报市中院。进一步突出联系社区(村居)重点。要将涉诉纠纷多发地、信访老户集中地、基层管理薄弱地作为联系重点。通过定期走访、巡回审判、就地开庭、就案讲法、调研座谈等形式帮助联系社区(村居)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网络,着力增强基层群众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联系社区(村居)的实效。联系法官应当坚持每季度深入所联系社区(村居)一次,重点社区(村居)每月一次,基层有需要的,应当随时前往。联系法官要认真填写联系社区(村居)登记表,每年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或司法建议。5 月和9 月集中组织开展法官联系社区(村居)法律大宣讲、矛盾大排查、民意大走访活动,并将组织召开和谐共建、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

6、依法保障全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院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做到全覆盖。民二庭要将挂钩的重点项目名称和挂钩联系人统计汇总。挂钩领导应当向项目单位公布联系方式,每季度至少深入挂钩项目一次,每年至少形成一篇调研报告或司法建议。重点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依法推进项目建设进度。4 月和10 月将集中开展一次走访重点项目活动。

三、进一步落实深入推进“两联一挂”工作要求

7、切实加强“两联一挂”活动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将“两联一挂”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全院干警积极参与活动中去,群策群力的开展好这项工作。要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具体工作要落实到责任部门与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活动图片、材料的整理报送工作,及时向上级法院书面报送活动开展情况。

8、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两联一挂”活动。要将“两联一挂”活动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三解三促”、“三进三帮”活动活动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和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力戒走过场,搞表面文章。

9、着力提升“两联一挂”活动工作效果。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谦虚的工作态度,深入村企,排查问题,做好研判,提出对策。要把解决困难和创新思路、推动工作相结合,做到摸清实情、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形成一批有质量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司法建议。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形成宣传声势,进一步打造品牌。

10、严格遵守审判纪律与廉政规定。要认真处理好依法办案与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的关系,在积极帮助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的同时,坚决防止搞地方保护主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凡涉及联系企业的案件,联系法官应当自行回避。要严格遵守廉政纪律,活动期间不收取服务对象的活动经费,不接受服务对象的吃请和礼物。

推进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导学议练”教学思想,全面实施“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改革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平等的人、发展的人,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班级等关键点和细节上下功夫,继续加大中学生组织化学习的推进力度,让学生的激情和潜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释放出来,使“人人组织学”的目标和要求得以更大程度地贯彻落实。

二、总体目标

在“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统领下,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突出“学”的地位与价值,统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愉悦性和发展性,全面提高中学生组织化学习水平,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以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三、基本任务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石。牢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组织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并完善“导生制”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导学议练”为基本模式,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三个步骤,结合组织化学习策略的推进,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在动态、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焕发生命的活力。继续完善课堂研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多角度的课堂观察,促进听课、评课、推课、赛课的实用性教学特色的逐步形成。

2、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立足学校资源,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学校课程建设有序推进。在全校进一步推广并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模式,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打造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专题项目,使校本课程开发与组织化学习实践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我校的教育理念,基本形成合理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学生评价、班级评价及教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并且转化为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家长都来关注课堂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品质的提升。

4、推行学科教学改革

深化语文“定向”教学改革,研究语文“定向”、“定标”、“定型”、“定量”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实验、总结、提纯英语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巩固科研成果,丰富组织化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5、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套自我管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稳定而强干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先锋和桥梁作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和亲身感受,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6、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培养问题意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呈现出一种造成问题的情境、说法、事例,明确需要解决的、有疑惑的任务,穿插一些联系实际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行动、去探究。还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问”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逐渐学会“于无疑处生疑”的本领。

(2)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组织化学习并不是学生消极地“听、记、背”的过程,而是有组织的主动探究过程。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探究,人人开展探究,形成一种探究的氛围。探究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创造性的劳动,注重否定和批判,注重借鉴与超越。一题多解、一题多设,都是学生探究的展现。只有通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3)加强自主探究的指导。在组织化学习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导,当学生思维断裂时,帮助其搞好衔接;当学生思维堵塞时,帮助其疏通;当学生思维模糊时,及时的给以点拨;当学生思维散乱时,帮助其做好梳理;当学生思维火花出现时,则大胆给予鼓励。教师要为学生探究排除干扰、解决困难,使学生在组织化学习中乐于探究。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认知程度。

这是开展组织化学习的前提条件。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积极带领广大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转变思想,通过对外地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深入学习,取得对推进组织化学习策略的高度共识:组织化学习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载体,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也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具体实践,更是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推进方案 篇五

在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进程中,**市教委根据**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特点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六个五”思路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一、明确“五化”目标

(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统筹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快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实现城乡中小学用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教职工配置达到规定标准。

(二)城乡教师发展专业化。建立城乡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高师资培训经费比例。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师资培训训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师训指导作用,建立城乡教师培养和考核机制,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城乡教育管理规范化。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管理,完善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教育督导职能。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执法责任。优化市级教育行政管理,健全农村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健全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健全教育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行业监管,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城乡教育水平均衡化。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教育拨款标准,统一城乡教师配置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逐步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着力缩小校际差距。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每个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二、突出“五个”重点

(一)学前教育以规范化办学为重点,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增强儿童智力开发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能力。

(二)基础教育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推进“双高”普九,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努力发展特殊教育,增强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三)职业教育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行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继续教育以体系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城乡继续教育平台,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学习进步的良好风尚,增强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服务的能力。

三、实行“五个”统一

(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统一城乡学校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布局选址以及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二)城乡学校师资培训标准统一。培训模式以集中培训为辅自学为主,培训手段以“空中课堂”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考核办法实行过程考核与学分认定相结合。

(三)城乡学校学籍管理标准统一。学籍档案实行以电子文档为主件、纸字文档为附件,城乡学校学籍注册、成绩记载、转学、休学、复学、退学、试读、毕业、奖励与处分要求一致。

(四)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强化政府统筹责任,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实行城乡学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五)城乡学校质量评估标准统一。围绕学生的成长、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确定阶段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结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肯定和激励教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四、增强“五项”服务

(一)教育行政服务农村教育。教育行政干部牢固树立“境界向上、眼睛向下”的观念,努力当好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的忠实服务员。实行包片蹲点式指导和服务,做到摸清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理清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二)城市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建立城乡教育帮扶制度和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机制,推动主城区对口支援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实行城镇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不断创新和完善“捆绑发展”、“千校牵手”等帮扶形式和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城市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工作。

(三)职业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全市职业教育紧宓结合区域产业结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专业结构体系;各职业学校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增加办学实力,为农业产业化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努力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四)高等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加强校地合作,帮助区县作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区县培养和输送人才,帮助区县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农民致富。

(五)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的深度开发应用,探索多种形式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推进“五个”倾斜

(一)经费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加大市级财政对区县(自治县)教育投入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建设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二)骨干教师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制度,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生到“两翼”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加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师范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学校工作。市和区县(自治县)每年组织城镇教师下乡定期支教。

(三)职称评定向农村教育倾斜。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倾斜,将农村中学、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确定为1:3:6和0.2:3:6.8。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四)评优名额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城乡教师评优选模办法,提高城镇教师评优条件,扩大农村教师评优指标,充分调动城乡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五)福利待遇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安居工程试点。

六、达到“五个”一样

(一)校园环境一样美。统筹制定校园规划,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校园环境建筑风格现代化、育人阵地人性化、运动场所标准化、绿化地带自然化、文化长廊人文化。

(二)教学设施一样全。城乡学校按照统一标准,配齐教学设备设施,让城乡学校师生享受一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用房宽敞、功能用户房专一、生活用房齐备、实验设备足够、实践基地充足。

(三)公用经费一样多。实行城乡同类学校学生公用经费一个标准,并对生源较少的边缘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四)教师素质一样好。合理调配城乡学校师资,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制定并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差距。

(五)管理水平一样高。加强城乡学校干部互动交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干部培训,建立健全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

推进方案 篇六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建设出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以推行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为重点,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造就一批在省内有较高影响的教育名师、特色教师,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与新课程改革下一中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xx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1、组长:xx(校长)。

2、副组长:xx(副校长)。

3、成员:xx(教学处主任)、xx(教学处副主任)、xx(办公室主任)、xx(办公室副主任)、xx(教育处主任)、xx(教育处副主任、宿管中心主任)、xx(教务处主任)、xx(教务处副主任)、xx(信科处主任)、xx(年级组长)、xx(年级组长)、xx(年级组长)、xx(语文教研组组长)、xx(数学教研组组长)、xx(英语教研组组长)、xx(物理教研组组长)、xx(化学教研组组长)、xx(生物教研组组长)、xx(政治教研组组长)、xx(历史教研组组长)、xx(地理教研组组长)、xx(艺术教研组组长)、xx(体育教研组组长)、xx(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

二、目标和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继续以教研组为主阵地,坚持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业务精湛,熟悉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并敢于大胆创新,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队伍。

三、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讨来进行,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集体研讨,校级公开课、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1、通过发放和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课程标准》及各学科各版本教材,开教师沙龙、上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改的思想,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改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增进参加课改的主动性,自觉性。为进入新课改做好准备。引导教师广泛阅读教育教学论着,即时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和最新教育教学成果,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大胆进行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训等环节中积极推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本学期除要求教师备课有电子教案、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媒体的使用设计,上课要尽量使用班班通之外,还要求教师加强对课件制作的研究,学校网站链接的“”、“英才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等站将作为教师备课的信息资料来源。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以教研组为基地,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建设,强化学校的教研氛围,形成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习、研究团队,使教研组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基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地。完善教师评价标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形成教师发展性流动机制,努力为教师创造一种获得成功和体验快乐的环境和氛围。

4、开展以“师能、师艺”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加紧校本培训的课程建设,强化教师的校本备研、教研、科研意识和行动,强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5、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教育教学理论专着学习、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继续抓好“教育教学反思”等基本功训练,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6、构建组内的学科特色,建设好特色教研组。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及学习理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的学习研讨,并以教材学习、研究为载体,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7、做好本年度“同课异构 生命课堂”校级公开课的组织工作,要求教师认真听课评课,邀请名师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课活动,认真做好评课,广泛征求评课意见,形成经验成果。

8、办好“教师论坛”,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9、抓好教师的课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检查与期末集中检查评比相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工作实效性。

10、引导教师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生情”,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法指导,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推进方案 篇七

一、参加对象:

我校全体语文、数学、科学、品社教师。

二、命题范围:

春现行教材。

语文:1-6年级第七单元;

数学:1-6年级第七单元;

科学:3-6年级第七单元;

品社:六年级综合卷。

三、领导小组:

组长:田伟平

成员:刘志林、张军、谭红艳、郑伟

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张军负责语文试卷命题工作;谭红艳负责数学试卷命题工作;郑伟负责科学、品社试卷命题工作。

四、评比方式:

各教师根据上述命题范围,精制一份试卷,交备课组,由备课组精选一份试卷上交本活动领导小组,分学科评比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发荣誉证书。同时,分学科选出前三名,组成团队,精制试卷,参加县上评比。

五、时间安排:

3月14日,安排部署本次活动;

3月14日——3月28日,教师精读教材,查阅资料,精制试卷,交备课组评比;各教师精制试卷上交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发邮箱[emailprotected]。

4月5日,学校组织评比;

4月6日,备课组教师商讨,共同精制试卷一份(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上报教管中心;

六、其它要求:

试卷用A4纸打印,语文、数学各4页,品社、科学各2页。试题均为百分制,不命制实践卷,但试题内应有10分以上的实践题。

推进方案 篇八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工作,合理划分部门职责,杜绝工作中责任主体不清,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区编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在区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推进此项工作,通过“清责、对责、定责、评估”四个阶段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初步对全区所有职能部门和街道所提出的11条问题做出职责调整建议。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一件事有一个部门牵头”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三定”规定,对各部门履行职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梳理,针对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工作,科学界定和划分经济发展部门、城建城管部门及其他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着力理顺部门与街道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解决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等问题。为顺利完成“三件大事”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组建专班,明确任务

为扎实推进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工作,根据区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在区委组织部领导下成立了由区编办、区法制办、区人力资源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并明确了专班成员单位的责任:区委组织部负总责,区编办负责具体工作,区法制办负责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咨询,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撑,区人力资源局协助配合完成调查、分析、论证等工作。同时对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现状和要达到的目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认真学习领会市、区有关文件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由区编办负责草拟了《关于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将具体理清工作分为清责、对责、定责、评估等四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为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深入调查,摸清情况

为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按照《方案》的工作计划,在各部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对本部门现有职责进行清理的基础上,4月17日——27日,区工作专班对全区所有职能部门和街道进行了走访调查。为突出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专班按职能相近、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原则,将全区职能部门分为经济发展部门、城建城管部门、社会管理部门和其他服务保障部门等四个调查点,将11个街道分为四个调查点,为突出我区“三件大事”的工作重点,其中将长丰街、汉正街单列为两个调查点。重点对职能部门职责交叉重叠、边界不清、主体不明和街道与职能部门责任不清,权责不明等易推诿扯皮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倾听各职能部门的建议和街道的心声。在走访调查的同时,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反映工作的进展和各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反映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工作专班编发了13期工作简报。通过开展走访调查,为各职能部门与各街道搭建了沟通协商、交流互通的平台,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均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分析问题,论证调整

在各职能部门自查和工作专班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对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认真分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论证职责职能的归属,涉及市职能部门的,及时向市机构编制部门反映,寻求指导与支持,涉及区职能部门之间的及时提出初步调整方案,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回告,对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入到有关职能部门讨论论证,力求做到调整的依据充分,职能部门认同。

三、专班分工

区委组织部负总责,区编办负责具体工作,区法制办负责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咨询,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撑,区人力资源局协助配合完成讨论、分析、论证等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转发市级文件(6月28日——6月29日)

转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沿街违规开设门店等十个突出问题涉及部门管理责任的通知》(武政办〔2012〕83)的文件,进一步明确市十个突出问题涉及的部门管理责任。

(二)征求意见(7月2日——7月6日)

拟定区部门职责调整方案,并再次向区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征求意见,对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

(三)上报市编办(7月9日——7月11日)

将部门职责调整方案上报市编制部门审核。

(四)提交编委会(7月12日——7月13日)

根据市编制部门的审核意见修改部门职责调整方案,并提交区编委会讨论。

(五)公布调整意见(7月16日——7月18日)

对职责调整和职责重新划分的部门,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并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六)评估总结(7月18日——7月20日)

各部门根据新调整的职责运行后,工作专班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及时掌握情况,对此项工作的效果做出评估,确保部门职责划分明晰,权责归口到位。

推进方案 篇九

一、工作目标

长期目标:推动电大系统全面介入社区教育,使电大系统成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使社区教育成为河南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期目标:抢占全省社区教育阵地,使电大系统成为全省社区教育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级电大成为当地社区教育的引领者和社区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二、工作步骤

1、完善河南省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职能,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服指中心应发挥推动与引领作用,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20xx年应完成服指中心的揭牌和全省电大的发动工作。

20xx年建成全省社区教育工作平台并投入使用,完成云学习平台与资源库的建构,完成对市级电大主要负责同志的社区教育业务培训。

20xx年,开发出电大系统的社区教育项目,以项目带动系统开展活动。

2、推动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加挂社区大学牌子。

争取市级电大同时加挂当地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牌子,在县区建立自己的社区教育系统。推动市级电大开发社区教育项目,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争取推动五所独立设置的电大在20xx年挂牌。工作重点是信阳与南阳。

合并电大的工作重点是豫东和豫南地区。工作难点在于当地职业学院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应争取合并电大在20xx年底前挂牌。

3、推动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

与市级电大一起,推动加挂社区学院牌子,介入社区教育教育活动,努力使电大社区教育系统向基层延伸。

推进方案 篇十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关于xx区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积极落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在自己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不断进取,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

组员:xx

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迫在眉睫,并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具有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力。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能促进学校和教师主动发展。

含义:从学校整体发展出发,为了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进行: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教研要求(如各种大的课题)或孤零零的个体教师所展开的教学研究。

意义:

(1) 学校层面

强调学校的自治性和发展的自主性(如在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及教师发展规划方面,形成自我规范、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实体组织而非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机构,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细胞)。

(2) 教师层面

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发展能力:把教学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经验、新认识。

二、校本教研研究内容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即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采用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助教学、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同时通过教学观摩、案例交流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

三、校本教研活动流程

观摩:在本教研组内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听优秀教师的课,看优质课录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提出问题。

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突破口,个人和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设计:根据思考和探讨的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课例,个人说课,同行交流经验和进行“临床指导”。

实践:根据教学设计,个人进行实际操作,组员进行“临床”观摩。

反思:根据教研主题和要求,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对教学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

再设计:组员进行课堂评价,个人根据反思的结果和同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教学。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第8周:动员阶段,学校拟定工作方案

第9周——第11周:启动阶段,教研组拟定本组的工作计划

第12周——第16周:运作阶段

第17周——第19周:总结阶段

第20周:交流汇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这10篇推进的方案就是精优范文为您整理的推进方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106 14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