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教案大全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 篇一

解读及教学思路: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歌,作者用浓重的笔墨,饱含激情的语调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光辉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诗中写道:“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读后通过想象形象地体会到祖国大地的季节、时空反差如此之大,从而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第二、三、四、五、六节运用诗歌惯用的简洁直白的语言写出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物产、兄弟民族、历史成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内心油然产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教学思路:

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学生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出示填空: 我们爱你啊,

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内心最爱的事物。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

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通读全诗。

1.布置:请大家好好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后想想,你通过朗读这首诗后,对祖国有无进一步地了解,你是否更加地热爱祖国。并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还要注意后面的生字要会书写,然后描红临写。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交流后用钢笔描红、临写。

三、 学习生字新词。(略)

四、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师生纠音。注意读通顺。

五、自主精读全诗。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诗,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说说你对诗的总体感受。指名学生说说。师:这是诗带给我们的初步感受,你如果深入地读,用心去体会,你会体悟到更多。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细细地读这首诗。

1、  布置学生自己认真按要求学习本诗。

要求:(1)细读全诗,好好理解诗中的有关词语,然后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懂后,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品味到的在书上作批注。

2、学生按要求自主精读全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刚才没有完成的批注回家做好。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教时

一、齐读诗题。

二、全班大交流。

1、  导入。

师:昨天,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个个自然段地集体学下去,把昨天自己在学习诗中想象到的、品味到的与大家来交流。

2、(1)“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一节

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景像说出来,然后来体会在同一时间,东西与南北的时空与季节反差如此之大,进而体会到祖国的幅员之辽阔、土地之广袤。

(2)“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利用媒体演示桂林、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优美景色,让学生把图片与自己的想象结合,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

(3)“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联系上学期社会课学习时了解到的龙井来说说龙井茶的清香以及自己的感受。媒体出示有关茅台酒的故事以及丝绸、陶瓷的图片。体会我国的特产十分丰富。

(4)我们爱你-----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让学生把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那种月下傣家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跚而行的骆驼,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5)“我们爱你-----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引导学生理解整节包涵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6)“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引导学生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这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魂魄之所在。

小结:通过这几节的学习,你对于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吗?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现在你有什么感觉?

3、学生说说。引导学习末节。齐读第7节。然后说说。

4、注意本诗的写作特点。中心句反复出现、2—6节开头第一句全部一样。

三、指导背诵全诗

。四、总结。(略)

五、作业布置。

(1)    小练笔,根据以下命题,自由选择一个进行练笔。a选择自己亲自去过的我国的一个著名风景胜地进行介绍。b介绍一种我国著名的特有的特产。c介绍我国某个少数民族的某个民族习惯或民族活动。d介绍一个著名人物,他必须具备是文中所提到的民族精神。e就文中某节或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文字记录下来。

(2)    朗读背诵全诗。

(3)    抄写全诗一遍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二、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思考: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3、从诗的表现形式来看,课文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结全诗。

第二段(26):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7):总结全文。

4、齐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朗读诗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品读体味:

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飘渺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谈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三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四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象简介:傣家族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

第五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

第六节: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指什么?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4、朗读、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自由阅读,课外从网上搜集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诗歌语言进行反复地吟诵;观看相关的图片及影视片断,加强直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请读课题,要求有深情。

2、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了题目?(首尾直接写明,中间每一小节的开头都写了一半。)

3、齐读第一节。这一节写了什么?(幅员辽阔)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第一节从时间差和季节差方面写出了我国幅员辽阔。在这个大面积的国土上,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热爱呢?

1、指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中告诉我们,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有什么?(壮丽的山河或具体的内容: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庐山黄山云雾、长江黄河)

2、你最喜欢读哪一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前老师先让大家看几幅照片。[出示图片]

3、指名读二小节。

有没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一小节的?(如分角色、接口读、表演读……)

齐读第二小节。欣赏央视“请您欣赏”栏目中的有关片断。

4、回顾学习过程。

三、学习第三——第六小节

1、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小节,用刚才的方法学习。

2、自学后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第三、四小节。如有小节没人学习,则简单介绍,指导朗读。

4、齐读第二——六小节。

5、小结:这五个小节,用相同的形式,从山河、特产、文化、精神几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更加激发了我们热情。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

2、你认为哪些词要读好?为什么?

3、结尾再一次点明了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

(开头只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叹,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丽的山河、世界闻名的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五、作业:

1、自选一个内容,出一份手抄小报。

2、自选一个小节,另外搜集材料进行诗歌仿写。

板书设计: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物产闻名世界

“我们爱你,中国”民族风物迷人“我们爱你,中国”

(幅员辽阔)文化古老灿烂(奋发开拓)

民族精神伟大

教后反思:

巧用网络,激活诗歌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小学生正是如诗如歌的年龄,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兴趣。如果能巧用网络环境,把诗歌涉及的情境再现出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一、运用网络,显现情景。诗中对壮丽的山河有几处介绍,学生能亲身到达的了了无几。只有诗中的几个抽象的词语,学生无法体会江山如此多娇。借助网络,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请您欣赏栏目”中,有大量对中国名胜的介绍,拍摄的角度,解说的语句优美生动而且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欣赏这样的片断,真有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感觉。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艺术与人生。

二、巧妙制作,活用诗歌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特产,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时间的跨度都是非常大的,要让学生在短短40分钟内完全领略诗歌的奥妙,感觉人民的伟大,光靠口说是不可能的。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技术整合,让物产、建筑与劳动的情景配合,让杰出的成就和与天地人斗争的画面交相映衬,把时空的跨度缩到最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震撼学生的心灵,也能直观地感悟到诗歌跳跃性的表现特点和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三、拓展内容,激发创作。

诗歌教学,离不开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意境等等进行讲解分析,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肯定感染不了学生的心灵。我们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了表现的内容,让学生在美丽的画面中模仿写作,表达出心中的激情。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设计 篇四

《袓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设计推荐度:

部编版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推荐度:

教学反思推荐度:

《我们美丽的祖国》教学设计推荐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推荐度:

相关推荐

《我们爱你啊,中国》作者用浓重的笔墨,饱含激情的语调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光辉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本课时,首先,我播放了歌曲《我爱你,中国》,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碧波滚滚的南海。

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学生耳闻目睹后,爱国之情便在心中涌动,带着这情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第一节,“跳出东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等短语告诉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有的同学喜欢文中优美的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这是意料之中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同学说第三小节让他知道了祖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名产。一个学生说喜欢“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问班级其他同学,也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旧知,问:“我们学过赞美松树的诗歌吗?”吕小雨同学脱口而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另一同学紧接着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又问“赞美梅花的诗学过吗?谁来说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大家争着答。

学生立刻就想到这是借物喻人,竹子的虚心,秋菊的不畏严寒,不惧挫折,梅花的清高……这是比喻人物的品格,而这里就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学到这里,同学们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既能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能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教学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s("content_relate");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12-16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6-15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06-28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06-13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6-23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6-26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7-14

《我们爱你啊,中国》优秀教学反思06-25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范文06-24

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06-28

35 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