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优秀7篇

时间:

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初中音乐教案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初中音乐教案 篇二

【设计思路】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得音乐素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和学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增强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欣赏思考、体验、创编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演唱《牧歌》;学习和了解作品相关的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切分节奏的把控,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赏

师:上周,我们在青海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本周,我们将继续音乐之旅,首先,请同学们通过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说一说作品出自哪个民族?两首作品在音乐风格上有何异同?(播放《牧歌》《金杯》)

生:作品是蒙古族民歌(从速度、节奏、情绪分析)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这两首作品是来自蒙古族。两首乐曲风格截然不

同,速度一快一慢,节奏一个悠长、自由,一个规整、紧凑,情绪一个抒情,一个欢快、热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了解蒙古族吗?我们一起通过图片了解蒙古族和他们的音乐。

2、了解蒙古(播放图片)

蒙古族又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甘肃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蒙语”。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草原文化,他们居住的地方,地广人稀,所以歌声中时有苍凉之感,所以,当有宾客来时,他们又十分直爽热情好客。这也造就了别有韵味的蒙族民歌特点——蒙族长调和蒙族短调。

3、介绍长调和短调。

师:请同学们根据长调、短调的特点,分辨两首乐曲分别属于哪一种?生:《牧歌》长调,《金杯》短调

师:真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随着蒙族长调《牧歌》的美妙旋律,走进蒙古,走进草原。

二、新歌学唱

1、聆听与感受

师范唱,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根据范唱标记换气记号。

生:速度慢;情绪:深情的,舒展的;歌曲乐句:2个乐句;气息悠长

2、体验发声

1)感受缓吸缓呼,引导学生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2)与老师配合,老师唱歌词,生用“嘶”感受气息。注意:在换气记号处换气。

3)请同学们用“u”演唱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发现难点,节奏自由。

4)请随老师一起左右晃动身体,注意每小节的第一拍与身体晃动的位置的关系。感受节拍与节奏。

3、难点解决——音乐知识X X

1)知识讲解,延音线: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2)寻找谱例中所有的延音线,计算出音符应演唱的时值。

3)晃动身体,视唱歌谱。

4)老师视唱曲谱,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思考手部动作和旋律、歌词之间的关系。

5)再次摇晃身体,加上手部动作视唱曲谱,注意音准。

4、演唱歌曲

1)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2)请同学朗诵歌词,思考歌词除描写草原之外的深层含义——热爱家乡

3)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举例说明你知道的蒙古长调民歌,并思考他们的演唱风格,体会力度变化生:《鸿雁》《天堂》

5)为《牧歌》设计力度变化,再次演唱

三、音乐拓展

音乐拓展一《牧歌》(无伴奏合唱)

思考:

①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与我们学唱的《牧歌》有什么不同?

②你认为哪种演唱形式更能表现出大草原蓝天、白云、羊群的美景?为什么?音乐拓展二创编歌词

师:民歌具有地域性,请你根据岚山渔业发达的特点,仿写歌词,重新进行填词演唱,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四、小结

蒙族长调有着200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不少长调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可谓五彩斑斓,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民歌的传唱者,让这些民间的经典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初中音乐教案 篇三

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

优化趣味化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关注同学们热爱音乐的好奇心,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中的美感教育,培养新一代中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探索促进音乐兴趣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民族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新的音乐教学内容。众所周知,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音乐作品中蕴含着很多趣味化信息,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音乐性为一体的欣赏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音乐教学的优势,在扎实课程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把工夫一定要下在开拓创新方面。在此要特别注意,必须强化传统音乐教学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包括先进的音乐器材装备。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质,必须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音乐器材再先进,要靠人去操作实践运用;教学条件再好,没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在中学音乐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关键作用,音乐教学主要是完成基础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音乐教师一定要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潜在优势,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要给予特定的重点培育,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更有价值,因为对于音乐来说,人的天赋更加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基础,重点培养有音乐潜力的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扶优扶强,最终提高全体同学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水平。

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陶冶情操

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同学们模仿音乐作品中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引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学生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中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结合音乐教学组织幼儿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道德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等,开展心理、道德、法制、国情、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形成序列,有计划、有过程、有实效。结合音乐教学逐步让孩子们认识爱国主义影片中人物形象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在心灵深处埋下崇尚理想和美的希望。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时间,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专题,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唱歌、比赛等形式,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歌曲,提高学习音乐作品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实施美育实践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音乐欣赏与教学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同学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以提高本民族音乐传统教学方法为重点,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民族传统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较好地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和文化素养。

结束语:通过音乐教学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发展,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举办各种音乐教学和比赛活动,进一步活跃孩子们的身心,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操,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音乐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部分。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

2、《同属一个世界》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

3、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4、[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发现爱——导入(情感激发)

1、导入: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而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呐喊着《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抒发爱——《让世界充满爱》

1、欣赏FLASH《让世界充满爱》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A段,用“LA”哼唱B段,

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a:弱起小节

b:切分

c:长音的保持

5、处理歌曲(情绪,力度,声音)

讨论与归纳:

力度:mp——mf——mp

情绪:第一段:温馨、亲切

第二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第三段:抒情

6、实践与创造: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完整演唱

三、分享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 导语:

2、介绍《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3、欣赏

①分段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⑤欣赏中文版的《WE ARE THE WORLD》(爱)

导语:这首作品已经不仅仅属于杰克逊,也不单属于美国,它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音乐财富。

第四环节:欣赏《爱的奉献》

导语A: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导语B: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第五环节:总结

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多一份温暖。

用谈话式导入

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师需要的情景。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FLASH作品的播放,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情绪。

分别用不同的母音哼唱,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

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喝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

通过视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

通过讲解及欣赏使学生对摇滚风格有所认识,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

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初中音乐教案 篇五

总目标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了解日本音乐、朝鲜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特征。

教时分配: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朝鲜、印尼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学生聊轻松话题:长假中开心快乐的事?(旅游)

(2)全班学生成立旅游团,去亚洲各国旅游,最后评出最佳音乐小导游。

二、朝鲜民歌(投影朝鲜族风情照,学生猜测旅游的第一站地点)

1、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熟悉的朝鲜民歌?师生共同演唱

2、欣赏歌曲《清津浦船歌》

投影问题:

(1)歌曲的情绪?

(2)随音乐数拍子,感受强弱规律

3、复听歌曲,随音乐打拍子,感受朝鲜音乐特点: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

三、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投影樱花图片)

1、教师介绍樱花: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春日相邀赏花是日本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2、欣赏歌曲:投影问题:

a歌曲的速度?

b歌曲的旋律特点:

c歌曲中出现的音:

3、学生讨论交流

4、演唱歌曲

(1)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语言启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

(2)演唱歌曲

(3)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尝试感受

三、印尼歌曲《星星索》(投影印尼著名建筑和大海,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为以下的'教学作准备)

1、学生欣赏歌曲,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律动演唱表达歌曲意境。

四、小结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

五、反馈:听三首歌曲录音,判断国家

六、由学生评价最佳音乐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七、欣赏三个国家的器乐片断,拓展本课内容。

(投影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形状,简单文字介绍)

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成立旅游团,评选最佳音乐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学生通过拍打节奏,律动演唱等方式,了解了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而多媒体教学用具的使用使整节课充满艺术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

教学过程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以及它所体现的主题内容。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

(3)老师教唱曲谱,可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学,直至两个声部的曲谱都唱熟。唱谱时,注意唱出倚音和衬词的特点。并请学生谈谈倚音和衬词的作用。

(4)请学生唱高声部(或低声部),老师弹低声部(→www.jingyou.net←或高声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高声部,一组唱低声部,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6)填词演唱,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

(7)再将学生分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

初中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2、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

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 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1-2遍)

3、 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越短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 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 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课后记:

学生对此歌比较熟悉,能主动学唱,并能参与小组的集体齐唱。教师参与指挥,学生的演唱激情高涨,效果好。

29 5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