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学习读书 > 学习资料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范文精选4篇

时间:

学习指导范文精选4篇由精优范文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学习指导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指导 篇一

一、自学提示

为便于学生学习,笔者用课件显示导学提纲:

①古代希腊城邦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②雅典的各级官员是如何产生的?

③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什么?其陪审员是如何产生的?

④雅典人是如何限制权力过分集中的?

⑤结合伯利克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的演说来讨论:你对古代雅典的这种民主制度作何评价?

所谓“提纲”就是教师梳理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立的学习要点。所谓“导读” 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课前的暂停状态进入到活跃状态,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进入到主动接受的状态,也就是使学生尽快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这个导学提纲是一个由5个设问组成的问题链。由此可以明确“自学提示”的设计要求。“自学提示”的问题,应既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既有纯识记性的,也要有理解性的;既有可以从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的,也要有需要加以理解、分析或归纳才能形成答案的。总体要求是:这些问题是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构成梯度的,从而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开展讨论,最后突破重点难点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学法指导

为指导学生学习,笔者用课件显示本课学习的五种方法:循序渐进、借助网络、学会归纳、突出重点和讨论交流。

“提纲导读”关键在“导”,即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尚在形成学习能力过程中的初中生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保证。但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一刀切”,而应因人因文而异。本课学习的五种方法分别对学生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笔者提示的五种方法进行有序而有效的学习。

按五种序号的先后顺序循序渐进,逐一解答问题。

借助网络,加深了对课文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古希腊航海浮雕雅典学院、凯旋门等图片内容的认识,从中理解了欧洲的古典文明,感悟到图片是会说话的历史。

善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认为古代希腊城邦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雅典的各级官员是从公民中抽签产生;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其陪审员也是从公民中抽签产生;雅典人为了防止某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发明了陶片放逐法,每年专门召开一次公民大会,公民们把他们认为是民主的敌人的名字写在陶片(或贝壳)上,如果出席大会的人数超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会受到为期10年的放逐。

学生们认为第五个问题是学习重点,即:结合伯利克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的演说来讨论:你对古代雅典的这种民主制度作何评价?于是,笔者先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即:雅典民主制度是何时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再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经过5分钟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小组1代表说:雅典的民主制度确立于公元前6世纪,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革(梯修斯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起来的。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雅典民主制度获得高度发展,进入全盛期。小组2代表说:在雅典民主制度之下,城邦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比较公开和民主,每个公民都可以直接参政、议政,这不仅协调了公民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且充分调动了公民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这一制度在当时具有重大进步意义,对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组3代表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雅典民主制度也具有十分突出的局限性。因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是没有公民权的。而即使有公民权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由于忙于生计,也无法保证按时履行其公民义务。并且,由于私有财产引起的不平等,实际上绝大部分政治领袖都出自贵族阶层。小组4代表说:小组2代表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正面,而小组3代表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反面,而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正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反面。凌老师不是说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吗?因此,我认为,将小组2代表说的和小组3代表说的加起来,就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正确评价。

由于笔者在“学法指导”这一阶段从“循序渐进”、“ 借助网络”、“ 学会归纳”、“突出重点”和“讨论交流”分别对学生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序而有效。由此可知,“提纲导读”重在“学”,“学”重在“导”,学习有法方能做到学习有效。如前所言,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一刀切”,而应因人因文而异。而从“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这五个方面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则揭示了学习的一般性要求。

学习指导 篇二

身为一名教师,我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每天都和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使自己也能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但是时代是变化的,每一个时代的孩子身上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我们要准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在新生入学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把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还应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其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异往中如何自制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与情谊,使孩子们顺利地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

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不断→www.jingyou.net←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

学习指导范文 篇三

一、培养最基本的学习技能

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抓好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即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刚上初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流于形式,粗略地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就认为是预习,结果一点作用没有。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划、二记、三思、四练,划就是在粗略地看完本节内容后,把新课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划出来;记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力争把课中的划出的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记住;在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地思考、体会,理解其含义,并注意知识的发展过程,对不能弄清楚的,这就再做上重点标记,上课时就好带着问题去听课;对新课中的例题认真分析、理解,例题实际就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应用,在预习了解了本节知识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仿照例题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是有答案的练习),数量是 3到 5道题,要求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学生通过不同的题型的练习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中,就是课堂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多数是老师一上课就从头至尾将本节内容象“打点滴”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勉强能够接受,而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最后成为“脓胞”。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可以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本课提问,老师逐一将不同的问题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老师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新课教学,当讲到学生问题处时就重点提示,详细分析。新课的教学时间不宜太长,25分钟左右,要留下5到10分钟来归纳小结和解决学生可能还未弄懂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表明,各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对于大脑工作效率极为重要,上课时要求学生要做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耳到”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白:1.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4.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心到”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口到”是指学生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学问就是要勤学多问。“手到” 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2.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三)课后,即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环节,新知识学生接受很快,但遗忘也很快,故课后安排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业量不宜太大,重基础的同时也要安排一些拓展性练习。基础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解答,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真正达到巩固、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化,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解决实际,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照顾到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做作业是应要求学生: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的内涵,不能死记;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我想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数学,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了,学习自然就很轻松,成绩提升也就很快。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恨”一个人很容易,“爱”一个人却很难,学习也一样。你要想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老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教学过程也就是师生数学信息相互传递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关爱学生,进而使学生喜爱老师,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让学生多动。别人告诉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而亲身经历的事情却是终身难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譬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中,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折叠、展开、从不同方向截几何体,堆砌几个几何体,然后从不同方向去看看,是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学习指导 篇四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9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系统论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提高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 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先定性概括,了解知识框架,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 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在认识事物特性时,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文简称《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6):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陈伟、杜喜保、王心东。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整体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8):136~137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精优范文为大家分享的4篇学习指导范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学习指导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77 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