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实用范文 > 案例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最新7篇】

时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敬业的小编醉清风为大家整理的环境景观设计案例【最新7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篇一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山西建筑,2008(7).

[2]张佳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3]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中国园林,2003(7).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篇二

关键词:园林环境;平面环境;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居住场所及周边环境的创新提升过程中,园林环境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园林通过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休憩生活场所相融合,采用相关的技术设备对居住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艺术、美学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居民营造自然化的良好居住环境。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间接促进了园林设计规划的需求,平面环境设计作为园林环境设计中的核心专业,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1平面线型环境设计分析

平面设计是站在最直观的二维视觉角度将设计范围表现出来,线型平面是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构成要素。线型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的线型的组合代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蕴含着不同的设计情感。由于人文地理、历史环境的不同,人们在不同时期对线型的选取也不同。线型是由直线、斜线、曲线、折线等构成。设计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着力于将有限的线型进行组合,构造出全新的空间形式,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将美和自然恰到好处地结合。

1.1园林环境设计

随着生态文明的创造和飞速发展,园林环境成为建筑居住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地域性的选取和划分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大多数园林环境中的植物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并结合相关的地域特点进行合理配置。我国地域的丰富广阔决定了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地域差异。因此,虽然设计者在园林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但是景观构造元素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选取。选取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作为参考,需要建立在以自身地域特点作为环境构造要素的基础上,也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此外,设计者根据地域特点建造园林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在提高环境完善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护成本。在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常选取平面表达用作斟酌设计对象的方向、比例及尺度等。环境平面是将设计、创造以及二次设计建立在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环境文化的基础上,并合理地调整设计过程中居住环境与园林规划环境的距离,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在平面图设计开始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者采用艺术法则自由构图,合理确定构造物的比例、尺寸,运用规律布局对环境进行统一分区,以优化平面空间。平面图是环境设计过程中一种简明、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平面环境设计可以在总的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长期的交互体验指导和规范人在环境中的感知行为,充分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平面线型环境特点

设计体验要与建筑自身的性格相对应,通过空间和平面的相互体验将建筑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表达的重点。完整的设计过程离不开平面设计,平面是由无数条相异的线条组合而成,不同线条之间要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规律的组合,这就是平面设计的本质。不同的平面线型代表着不同的线条的特点。直线被设计者定义为静态的象征;相对应的,曲线的流动性使得其在设计中具有动感。但是,曲折线在动态中有着自身的变化特征,容易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转折的折线具有突然性,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放射型线的聚缩感可以帮助不同空间实现有效的联系,使空间具有中心点。我国古典园林环境平面设计中,建造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表面的图案、纹饰等装饰性设计上,而对于线条的关注度并不高。早期的园林景观强调规则式划分,平面布局需要遵照中轴对称的规则,环境样式的单调和规则也使得设计过程中缺少线条的多样化分布。园林景观规划受到抽象艺术飞速发展的影响,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设计者对于不同线条构造的表达愈发重视,其倾向于选取不同种类的线型勾画出丰富多变平面环境,以表达自身个性的设计理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自然景观是现代园林环境的规划核心,在提倡亲近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代社会,设计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园林环境规划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其地理条件的优势,合理利用自然景物,依据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建造园林,从而巧妙地对自然美景进行抽象模仿和升华。

1.3平面线型设计分析

参照不同平面线型的表达特点及象征含义,设计者可以将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地域类型特点、园林规划范围及周围环境相结合,选取合适的线型组合进行设计,突出所在环境的特征与意境。例如,在建造场馆、会所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时,设计者可选取直线或较为平滑的曲线作为地面线型的基础表达方式,帮助烘托肃穆、庄重的建筑氛围。对于简明、快捷的平面设计,设计者可适当选用直线作为建筑框架的表达形式,辅佐些许平滑曲线作为局部补充。例如,娱乐休闲区的场地平面环境设计可以通过增加几何曲线的比例,来达到提高设计运动感的效果。设计过程中遇到窄长地面时,设计者可通过构造自由曲线来帮助设计;自由曲线在视觉上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可以增强窄长地面的宽阔感、提升动感。园林环境的建造规划除了构造景物之外,还可以借助自然之物烘托意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给受众留有回味及遐想的空间。意境的本质是通过构造独特、广阔的精神空间作为对物化形态的深层表达。良好的意境能够让人与景物之间产生微妙的联系,情、景交融,让人们在感受美妙园林环境的同时,激发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自身的感想。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平面设计技术的提升,动态化、互动化的平面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单一的、静止的设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条件下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要求。新的设计形态与新媒体相结合,设计动态特征明显,加强了与设计环境、受众的相互沟通,这是平面设计领域的一次新的拓展;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形式充分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设计需求,丰富了人们关于平面设计的表达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其在表现形式和视觉环境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为环境与居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平面环境设计运用

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在园林平面设计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现代广场的设计偏向于采用清晰明了的几何型布局,根据不同线型进行排列组合,规则布局场地分区,精细划分平面空间;充分利用几何线型的美感形式,为受众营建直观的视觉感受,构造优美的平面设计环境。

2.1平面环境铺装

平面铺装是平面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人们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研究调查显示,人们的水平视野大于垂直视野,下方观看的视野要大于向上方观看的视野。因此,当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其大部分视线都会集中于眼前的景物;平面铺装正是考虑到人们的这一视觉特征,对建筑物底面等位置进行铺装,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2.2平面环境运用

充分利用丰富的铺装图案可以达到开阔空间、增强尺度感的效果。在平面环境设计中,铺装图案通过选用不同线型进行组合,在地面构造出相应的图案;与传统的光滑平面相比,铺装图案借助地面构图能够营造出规则、有序的美感。地面图案的设计不能单一地进行,在整体环境设计规划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周边景物的影响,确保与周边环境能够互相调和。取材于古代文化艺术的图案创作设计方案,在帮助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够突出环境所在地域的人文历史品味。现代园林环境设计根据所需图案、所在场地的环境特点选取材料样式、大小,避免由于图案的单一性造成人们的视觉疲劳。如铺地纹样的选取,可以借助卵石和各色瓷片拼接组合,以在烘托出古代园林氛围的同时,蕴含一定的现代气息。铺装材料的选取对于建造良好的园林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现代都市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铺装选材。不同的铺装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园林环境的平面铺装在选材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园林平面的铺装往往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因地制宜地选择磨损小、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在建立温暖、朴实的园林环境的同时,节约园林构造成本。平面环境设计中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铺装色彩的选取,合理分配不同的色彩可以增加园林平面环境设计的空间识别性。建筑物的铺装色彩应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选取,在充分保证各分区连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区域产生不同艺术特点的空间效果;正确的色彩处理对空间主次关系的过渡及转换有着重要的帮助。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决定了色彩在空间中可以随意变化,现代平面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取更加开放,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是一个逐渐深化、学习的过程。设计者合理地利用色彩的多变性可以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且不同的色彩的特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选取不同的色彩可以对复杂的空间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增强环境的整体性。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将主体建筑与地面铺装的色彩进行统一,有助于空间的协调。不断更替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促使着园林环境中的平面设计不断深化、创新。整个环境设计过程隐约蕴藏着全新的设计趋势,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式、设计实践,新的设计风格正在不断完善。通过对平面环境设计的详尽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探寻环境设计理念的核心因素,寻找到适合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设计道路。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日益显著,平面环境作为园林环境设计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发展,是环境设计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结语

园林环境景观设计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自然。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促使景观建设加强对设计产品精细、高效的要求,在大型的园林环境设计项目中,除了平面环境之外,还将有更多的专业参与其中。设计者在考虑设计美观优化的同时还要兼顾设计的实际条件,不能脱离项目环境的实质。否则,就会使得设计规划出来的园林景观缺乏生态发展性,对日后的环境维护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园林景观正朝着生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设计者在满足人们适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逐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及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要求设计者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设计方式和构思理念,将理念与技术相结合,不断完善环境设计系统,从而建设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游晓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周辉。居住区园林环境地形设计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黄漾。平面设计新趋势成因探究——以环境关联性和受众互动性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88-90.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环保性好而成为大城市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首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3种敷设方式, 相对于地下线而言, 采用高架线在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周边交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不仅是城市空间景观中的重要特征,而且也是城市规划中的突出因素。它一旦建成,即成为强有力的标志并随之改变所在地域的原有景观特征。在未来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将体现在如何把握城市中日益增多的高架桥梁与周围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便捷适用的同时能保护和展现最好的特征和景色。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是线网规划“一环四线”组成部分,是通往董家口经济区的轨道交通快线,贯穿整个青岛西海岸新区,线路起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区中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董家口经济区五个片区,线路所经片区规划人口密集,形成了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各组团间及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和红岛经济区间的主要客流走廊。线路全长70.14km,其中地下线18.32km,高架线49.28km,地面线2.54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13座。本线高架桥梁长达50km,是典型的规划引导型线路,其景观美学设计要求比较突出。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对城市建筑的景观性要求较高,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意义重大。

2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景观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表现在客观的事物带给人感官美的享受。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审美,是以一个实实在在、功能性极强、结构全部外裸、各组成部分功能明确的结构实体作为审美客体,人们通过对高架桥梁的感受、知觉、表象等心理认知,启发联想,激发美的感受。高架桥梁的审美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合理、视觉结构美观、整体环境协调等方面。

高架桥梁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结构,它的三维空间特点全部在人的视觉之内,没有隔断和装饰。远看时,看到的是高架桥梁与环境的整体形象;近看时,特别是走到桥下时,可能由于净空低而感到压抑,或者由于跨度小、桥墩数量多而感到零乱,也可能觉得桥梁、桥墩的造型优美,比例协调而舒畅。因此,高架桥梁结构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造型必须虚实相宜,线条简洁流畅,体量均匀,对比协调,受力明晰,赋予高架桥梁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美观服从于功能的前提下,要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必须力求研究好高架桥梁的每一个元素。这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人体视觉分析梁型、桥墩、桥高、桥梁跨度、桥高与跨度的比例关系、桥梁美化与周边的整体协调等方面,重点研究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和景观美学设计。

3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城市高架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交通走廊,位置显要,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交通的同时,对城市景观及拥堵的城市空间有着强烈的压迫和割裂作用,因此桥梁的景观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架桥梁景观问题是现代交通对环境提出的新问题,并已经发展为一门新型学科。但桥梁景观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桥梁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与其它建筑比较起来,其景观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

这一点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工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与一般城市道路高架相比,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对结构刚度的要求明显高于城市道路高架桥,这就使得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前提下,桥墩的最小截面尺寸要大于相应的道路高架桥;同时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桥面较窄,因此桥墩截面尺寸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这一切都导致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在桥梁景观的处理上难度较大。通过以往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本工程设计实践,本文认为桥梁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并综合这些因素确定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3.1桥梁自身的功能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大都采用无缝线路,当梁体与钢轨之间有相对温差或相对竖向变形时,都会引起钢轨的附加应力,研究表明尤其对于简支桥梁结构,当桥墩的线刚度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由于桥墩变形引起的钢轨附加应力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钢轨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桥墩的最小线刚度要求。

3.2桥梁空间和场所精神的营造

桥梁空间是具有明显秩序感的城市空间,即按几何形态学原理进行布局的流动性空间构成。所以桥梁空间的韵律感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节拍和韵律给人的感受不同,这就是场所精神。优美的旋律才能打动人,而良好的桥梁空间秩序才能形成有冲击力的场所精神。从宏观的空间关系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来推敲桥跨的比例和变化,使整个桥梁在与周边城市空间及环境相适应的节奏和空间序列中协调共生,从而形成和谐而极具生命张力的场所精神。

桥梁的建设是和环境景观、绿化处理紧密结合的,这一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表现在高架桥梁的桥下绿化带一般都比较宽,从而以较大范围的绿化来淡化桥梁对城市空间的不利影响。

3.3桥梁合理的建筑尺度和细部刻画

桥梁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往往是粗线条的,细部缺失,尺度感差。而人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主体,对高架桥梁的观察一般是以正常视角来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桥梁的整体的宏观旋律和节奏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尺度和细部的刻画。在设计中根据人体尺度及视觉要求来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力求实现统一、均衡,使桥梁在具有宏大气魄的同时,又具有温暖而和谐的亲和力。

3.4桥梁的材质和色彩

材质和色彩虽然是依附于大的建筑空间和细部尺度的表皮,但它们却是给人直接印象的重要元素,材质和色彩犹如人的衣着,合理的搭配则会显得得体,与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而优美的景观效果。

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

4.1 标准梁构造形式及景观设计

梁部结构设计应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架设,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中常用的截面形式主要有单箱单室箱梁、组合箱梁、U梁等几种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线初步确定以下几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研究。

4.1.1单线U梁并置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两片单线U梁并置形式,U梁高1.8m,梁体内、外侧腹板均采用流线弧形外观,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单线U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建筑高度低,U型梁比箱梁建筑高度低1.5m左右,有利于上跨立交;结构受力需要的主梁上翼缘可兼做检修及旅客紧急疏散通道,下部空间可布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等管线,截面利用率高;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降噪效果好,对比其他箱形梁,U梁腹板具有阻隔轮轨噪音的作用,U梁没有列车振动引起的箱梁体内的混响噪音;U梁为开口断面,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方案缺点: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动力特性稍差,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渡线区段及较大跨度节点桥处,需转换梁型;墩顶盖梁横向尺寸较大,需施加预应力。

4.1.2组合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组合箱梁截面形式,箱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组合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组合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组合箱梁,受力清晰,施工工艺成熟;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

方案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弱,行车动力条件稍差;受跨越能力限制,跨越较大的城市道路及河流处又要变为整体箱梁;后期桥面板、横隔板的浇筑工作量较大;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的维修检查。

4.1.3单箱单室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形式,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徐变上拱小,结构动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适应跨路口的需要;适应性好,可方便的用于区间曲线、渡线段。

方案缺点:梁体自重较大,运架设备的要求较高;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4.1.4综合比选

标准梁综合比较表 表1

梁型

比较项目 单线U 梁 组合箱梁 单箱单室箱梁

景观 景观好 景观差 景观一般

对带配线线路适应性 较差 好 好

力学性能 开口薄壁截面,抗扭性能略差 横向整体性略差 整体刚度好,结构动力性能好

适宜施工方法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与车站衔接适应性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仅适用侧式车站

预制梁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运输

噪声与振动 噪声小,腹板可起到部分声屏障作用、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小、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大、振动小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均为可行方案。但结合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周边环境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

4.2 墩柱景观美学设计

桥墩作为高架桥梁的承重结构,是高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和大范围连续布置,使得其极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线高架区间贯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多个功能板块,结合桥梁上部结构断面形式以及沿线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主要构思以下三种墩形方案。

圆端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Y形墩

图4 墩柱方案综合比选图

由于城市有限的用地和复杂的环境,桥墩多应做的精巧,体量不应过大。桥墩形状可以采用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横截面。在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桥墩对视线的通透性影响最小,其次是正方形桥墩,矩形桥墩在不同视角方向对视线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并且程度大于前两者。

圆端形截面墩柱与梁部流线形外观协调性好,建成后整体景观效果好。矩形截面墩柱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受力较好。矩形截面墩柱,墩顶采用“Y”形,墩顶盖梁可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减少了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但此墩形适应墩高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本线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的圆端形截面墩柱,在直线段设置凹槽。

4.3 高架桥梁跨度景观美学设计

4.3.1人的视觉特点分析

视觉特性是分析景观问题的出发点,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依据,在道路空间中,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是不同的。人的视线特点:人眼的水平视角为30°~40°( 正常中央视角区域),人眼的余光视角可达150°左右,但是超过正常视角以外的两侧余光视角范围内,人眼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减弱而只能凭感觉去感知物体的大致外轮廓。人眼的垂直视角在-15°~60°左右,当俯角超过60°时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迅速减弱。

人在室外由远及近地观察物体时,在远处,看到的是物体的整体比例关系,这是对物体的外轮廓判定。当人走近物体时,随着视线的拉近,逐渐看到物体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比例关系起限定作用的约束元素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近处看到的是物体细部构成的尺度关系,即物体构成的比例划分,这是对物体的细节尺度判定。

对于桥梁而言,当从较远距离观察时,视觉就侧重于桥梁跨度与高度之间的整体外轮廓比例关系;当从较近距离观察时,视线焦点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构配件尺度方面。

4.3.2高架桥梁标准跨径研究

本工程高架线路较长,标准梁跨的数量较多。标准跨径应结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技术经济及桥梁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跨径过小导致桥墩过多,既影响景观,又影响施工速度;跨径过大,梁高的增加将较为明显,同时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经验,标准梁跨度基本在25~35m之间,具体应根据城市桥梁建设环境综合分析。本线以1km桥长为研究对象,对25m、30m、35m三种跨度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比选, 单从材料指标的角度分析,30m跨度较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线推荐30m跨度为高架桥梁的基本跨径。

4.3.3高架桥梁整体比例关系景观美学研究

根据青岛轨道交通高架桥设计的工程实践,标准梁的经济跨度为30m,因此本文分析中以30m作为桥梁整体比例关系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具有黄金分割比(1:1.618)的长方形是比例最优美的。在工程实践中,对于由桥墩和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而言,一般不可能获得如此理想的高宽比,常见的是(1:2.3)的比例,经过人们的认知实践,公认为也是比例匀称的。在上述均方根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桥梁整体比例关系进行修正――桥高的修正。

修正的原因:在实际环境中,桥梁在视野中所占的比例随着视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地表地貌的变化所占视野比例增大,地表地貌的变化对桥梁的外轮廓有着修饰和修改的作用。人距离桥梁越远,对于桥梁的高跨比例判定能力越低。人近距离观察桥梁时,由于桥梁对人视线角度的遮挡,空间视线的切割影响 压抑感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桥梁高度和梁底板面的宽度。在保证了将桥梁在近距离范围内对人的心理压抑感减小到最小之后,需要对所得的高跨比例做一个适当的调整,使之尽可能的与实际现场观感效果接近。

图5 墩高小于10m时视觉效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墩高在lOm以下时,不论是由桥墩与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的比例还是此中最佳水平视角方位内的部分,比例都欠佳,过于扁平。而且,此时在正常视距上(道路边缘),人眼对桥身的仰视视角在12°~17°,占据了垂直视野中正中的主要部分,显得较为压抑。较明显,因此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压抑感。

当墩高在10 ~14m附近时,对视觉效果压抑的影响比较不明显,当桥高低于这个范围时,对人的视线有明显的压抑作用,而当桥高高于这个范围时,对于减轻视线压抑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实体框定的空间具有理想的高宽比,但最佳水平视角范围内的空间显瘦高,且此时墩高又过高,从而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桥梁高跨比例为1:2.5时,桥孔的整体比例显得比较舒展,桥高与跨度的比例也和我们一般的视觉习惯相吻合。在外形的稳定感及造型的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图6所示:

图6 桥梁整体比例适宜的实景照片

桥梁的高度太低的时候会对视线有明显的遮挡,同时人的视觉心理也会有非常强烈的压抑感,如图7所示:

图7 桥梁高度太低的实景照片

在跨度相同的情况下,桥梁的高度过高,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采用接近正方形的1:1.4的比例明显不如采用工艺设计中广泛使用的1:2.5给人的稳定感强。如图8所示:

图8 桥梁高度过高的实景照片

综合分析,从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议高架桥梁高跨比例为1:2.5。

4.4 高架桥梁美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的美学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整体环境景观与绿化处理是紧密结合的,要体现高架桥梁的设计功能与美观,只有与环境协调、相融,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美。

首先是桥墩的绿化,桥墩绿化可以使桥梁产生与周围的环境共生的互动关系,其处理方式包括在墩身种植爬藤植物,在桥底和墩柱周围铺植草坪、花池、绿化带,并种植喜阴的绿色植物,在有条件的地段,结合墩柱设计竖向的花槽或者竖向的片状绿化,提高桥梁的绿化覆盖程度。然后是桥梁周围环境的绿化,在桥梁周围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隔离带或更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使桥梁的景观有更加优美的背景环境作衬托,从而提高桥梁的景观欣赏指数,达到优化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考虑再细致些,有条件时可以对梁身细部优化处理,包括桥梁构配件的尺度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处理。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对桥梁的构配件细部进行更加细致的构思,并加以装饰手法的运用,以提高桥梁细节的可观赏性,从而达到对桥梁的优化效果。

最终的景观设计目标要求高架桥梁自然和谐的融入背景环境, 使得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可以感受轨道交通的快捷便利, 而周边的居民、行人、司机等感受不到高架桥梁带来的干扰与困扰。

5 结语

景观设计方案 篇四

【关键词】八里湖;文博园;创意理念;景观结构

1 序

一山、一江、一湖,大自然赐予了九江独特的灵秀;

生态、文化、艺术,九江人奏响了时展的强音。

伴随着“12345”工作思路的确定,“三年会战”决策的扎实推进,从“做规划、拉框架、打基础”到“大发展、大建设、大提升”步伐的全面转换,九江人必将谱就“八里湖时代”的辉煌篇章。

2 项目概况

八里湖文博园地处九江市风景怡人的八里湖东畔。东至八里湖东路,南至环湖一路,西至胜利岛,北至环岛北路。规划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其中陆地24万平方米,水域31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建筑个性独特,为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和生态特色的景观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目标

3.1 文化产业的发动机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军,九江市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建设八里湖生态新区。以文博园为开放平台,在其周边地块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发展以茶、竹、剪纸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3.2 文化旅游的起搏器

发挥山、江、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博园的引导作用,科学布局水陆两条游线,挖掘和演绎“闲、雅、幽、逸”的寻阳文化内涵,打造“一湖观古今,一曲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的九江旅游新名片。

3.3 生态文明的里程碑

在12345工作思路中,无论是1/3水面、1/3森林的规划布局,还是打造一个生态新区的核心目标,都为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文博园的景观规划中,不仅重视导入文化内涵,而且强调采用新技术提升防洪工程景观效果、融入水质净化功能、营建自然生态群落,文博园建成后必将促进八里湖新区的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在九江市的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进程中留下厚重的印记。

4 创意理念

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名为“承百家”的主入口广场景区、“览星辰”的方尖碑景区、“阅天下”的博物馆景区和“汇九曲”的文化艺术中心景区,融入了独特的人文、厚重的历史和经典的艺术,犹如镶嵌在八里湖畔的颗颗珍珠;一条贯穿各景区的主园路,处处彰显生态特色。一条生态链串起了人文、历史和艺术的珍珠,铸就了九江文博园的完美意境——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5 景观结构

一链串四珠,四珠谱鸿篇。

一链:

生态链—贯穿文博园全部景区的环状游览主线。

四珠:

承百家—主入口广场景区

览星辰—方尖碑景区

阅天下—博物馆景区

汇九曲—文化艺术中心景区

6 重要篇章

6.1 承百家

6.1.1 浔阳船渡 汉代九江造船业兴盛,汉武帝平息南越时,乘坐的就是“浔阳楼船”。主入口广场便以船的概念吸引着游人开始文化之旅。

6.1.2 思贤意林 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岳飞、庾亮、白居易;李白、苏轼、朱熹……他们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抒怀,为九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景观设计中巧妙地以自然塑石、木质座椅、生态铺地等形式,融入其诗篇、题记、佳话,让游人在不经意间领略历代文人骚客的故事,感悟九江的文化魅力。

6.2 览星辰

6.2.1 方尖碑 作为中国第一座方尖碑,世界最高的方尖碑,她不仅承载着九江的历史,也是九江当下的写实,更是引领九江未来的灯塔。方尖碑周边景观设计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纪念历史,主要以名人谱、重大事件地雕等形式展现;二是写实当下,以 “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闯事干,追求卓越。”的九江城市精神为核心,激励九江市民,并记述当下九江的重大变化;三是引领未来,拟设置展望未来的景墙,留有供市民和关心九江发展的游人题写的空间,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体验参与的乐趣。

6.2.2 天星岛 湖心岛形似一颗坠落在湖中的星体,与星子县著名的“落星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故取名天星岛。湖心岛的景观策略以保护为主,保留全部原有植被,并在周边采取石笼、抛石等技术措施适当增加湿地植被,一为水质净化,二为鸟类和水生生物营造生存天堂,打造生态和谐的美景。

6.3 阅天下

6.3.1 鸿儒云集 九江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型博物馆。将博物馆前的区域命名为鸿儒云集,寓意更多名人将汇集于此,就像博物馆内所展示的珍宝那样源源不断。

6.3.2 清涟醉荷 胜利岛的周边驳岸主要采用生态的处理手法,驳岸边垒砌自然毛石配植丰富的湿生植物,在人流较多处设置亲水台阶延伸到水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所喜爱的植物,当年爱莲之周敦颐辞官归隐,来到庐山下凿池种莲,从此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所以设计中在岛边选择一处佳境,作为莲池。让来往于此的游人体会陶醉在荷莲花海中的清新脱俗。

6.4 汇九曲

6.4.1 银泉飞瀑 不愿摧眉折腰侍权贵的李白来到九江,在香炉山瀑布前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因此在艺术中心对面湖中心设计了一组大型音乐喷泉,夜晚配合灯光可展现恢弘大气的水幕电影。游客通过现代科技的水幕电影体会大诗人当时瑰丽雄奇的想象、奔放超迈的意境。

6.4.2 艺林九曲 “九曲”取自九江城市名称的由来。不仅寓意九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同时通过艺术中心周边放射性流线的设计,给人一种“汇”的感觉,寓意更多优美的艺术都汇聚其中。

6.4.3 天涯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艺术中心广场的转角处设置一个主题雕塑广场,以手抱琵琶弹奏少女雕塑为点缀,寓意着人们期待艺术中心不断涌现出超凡的艺术篇章。

7 专项设计

7.1 交通组织与游线设计

由水陆两线、人车分流的四级路网构筑了文博园层级分明、功能齐全的交通体系和游览路线。

环状主园路和游船路线,形成了车船两条生态游览路线,分别于广场、码头、停车场等功能空间相接,并连通次园路、支路和特色路,使得各级道路相互通达,为交通组织顺畅合理、游线设计特色鲜明。

7.2 生态安全与防护设计

在防洪护堤、保护驳岸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恢复生态自然功能为依托,以放大景观效果为目的进行生态安全和防护设计:在浪大被冲刷严重及路基距离较近区域采用刚性护岸的的方式;中心岛屿采用柔性护岸的方式;而更多区域采用刚柔结合型护岸来处理,既满足护岸功能又达到了最佳的景观效果。

8 结束语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 篇五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设计 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精神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

2.物质元素

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知、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

①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在设计中,要强调对这些自然环境资源的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

②人工元素。在保护和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从占地面积来看,通常占整个绿地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生态功能。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由此看来,居住区软质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应特别重视。

硬质景观: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包括上述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组织、设计,是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3.地域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着手点

1.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其一,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系,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其二,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比如,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及与绿化场地的界限划分、景观建筑的布置与营建、景观小品和山石小景的点缀、室外家具的设置、景观照明的布局等。其三,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居住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居住室外环境和居住室内环境。在现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在设计时,需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居住区的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 篇六

1.1功能性的滞后

1.2不重视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

过去的居住区建设规划中没有把绿化规划进去,缺乏绿化走廊和大面积绿化带,居住区里存在空间狭小,不能设计绿化带等现象。通过我们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设计主要是体现在;首先,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种植草坪,全国各地居住区都是一样的设计模式,不考虑本地的天气和实际情况等;其次,居住区内绿化树种选择的比较单一,这样的设计往往体现居住区的整齐性,但是,树种的单一,就不能保证绿化的稳定性;第三,目光短浅,大量栽植,为了快速见效,居住区内种植快速生长的植物,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景观效果,但是没有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缺乏人性化设计,居住区缺乏为居民服务的设计内容,忽视了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没有考虑健康性和关怀性的设计。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2.1功能定位

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生态建设功能必须完善,运用多种设计手段对居住区内环境景观进行鲜明的设计,他提高居住区形象,多利用居住区环境设计融入现代高科技的元素,现代人生活所需要的太阳能、多媒体观看设备,游乐场、游泳馆等,居住区要同时具备文化展示功能,要定期对居民进行文化宣传工作。

2.2设计原则

我们现代居住区建设与设计要因地制宜、因环境制宜而进行规划,结合本地的文化和气候进行认真设计,塑造出地方特色的居住区。居住区设计要考虑人文关怀,就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居住和谐的一方面体现出来,满足现代人热情与回归自然的渴望,在居住区内景观的栽植要一些多样性,乔、灌、草结合配置,在植物栽植上注意本地季节上的变化。在居住区设计上要求注意时空艺术原则,设计上要抓住人的视觉错觉,景观设计上要体现植物、动物、假山等,把这些具体的设计按照时空艺术原则进行排列,时空艺术性可以使我们在仅有空间环境中感知不同的景观形式,感受不同的景观特色。

三、结语

景观设计方案 篇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

中图分类号:U6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园林景观的概念

1.1园林的概念。关于园林的定义,人们一般采取的是园林界专家的说法。陈从周教授认为:园林是有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中和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埋水要造成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个定义主要是概括式园林是综合艺术品,描述了其精髓所在。孙莜祥教授认为,园林是有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概念则侧重于讲述构成园林的条件以及其特性。张家骥教授对园林的定义是: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定义其都涉及到借助物体进行规划设计而达到所要求的目的的。

1.2景观的概念。景观原意是指风景,首先是一个地理学名词。但随着发展,在现代具有广泛的概念:地理学认为景观是一种地表景象,指相互隔离地段,按照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比如常说到的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文学艺术上认为景观即是风景,是艺术表现和再现的对象,比如山水秀美,原野广袤,都受到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描绘;旅游学认为景观是一种资源,是自然和人类经过长期的活动的产物,具备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开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园林景观实际上可以概括为采用山水、树木、建筑物等素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艺术的设计而达到充当景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性。

2 宜人原则

园林景观是为人们的休闲、放松、娱乐而建设的, 所以必须应该以“宜人”为首要原则。当人们暂时放弃俗世事务, 信步来到园林里放松紧张的心情时, 园林作为一个栖息地应该提供给人们轻松、惬意、安全的氛围。那么在园林的建设中, 设计者应该考虑应用环境心理学。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 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 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 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都会对人的生活发生重要影响。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当设计师要布置一座假山或某种植物, 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与人的关系, 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发挥这一景观设置对人心情、性情的陶冶。城市园林是一个公共性质较为强烈的场所, 互不相识的人们来到这里共同享受这一公共空间, 广阔的草坪、舒适的座椅带给不同人们相同的轻松感受。但设计者同样应该考虑到保护人们的私密性。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 或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打扰。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中, 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 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里容易得到满足。 而在城市园林这一公共空间也应该力求满足, 比如可以通过植物种植等设置来达到这个要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运用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设计师考虑人对私密性的需要, 不一定就必须设计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但应要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限定。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某种程度的私密性, 另外, 园林中的座椅、方凳应该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可掩映在树下或草丛中, 从而可以使人们可以静坐其中,或读书, 或交谈, 或私语, 但彼此不会互相搅扰。

3 安全原则

城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所以无论男女老幼在闲暇之余都会来此处寻找一份快乐, 但杂乱的人群往往会有不安全因素, 尤其老人和孩子这些弱势群体更容易出现某些突发事故。如某处城市广场, 一女孩在一个木马上玩耍时不小心将手伸入这一器械的连接空隙处而“难以自拔”, 当家人赶到时小女孩的手已受了严重创伤, 后在各方人员共同营救中小女孩才顺利脱险。所以园林设计者因该以此为戒, 在一些公共设施的安排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可在一些小池塘周围设置富于装饰性的小栅栏或种植密集的灌木, 以阻挡有人不小心跌落其中。在一些器械、玩具上要注意加固和定期维修, 以求人们能在此获得稳定感和女全感。

4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思路

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是城市市容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合格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方案不仅仅是植树、种草、摆放雕塑,而是要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空间分布以及源于艺术美学的统筹设计。园林景观在满足美观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功能性的体现。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可以为城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居住舒适性。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讲,园林景观存在着以下问题:

4.1整体上缺乏宏观调控。有些城市盲目的追求人造景观,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重复投资重复开发、建设,已经使得园林景观不再是精品已经沦为了粗制滥造,并且景观显得“供大于求”,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4.2规模盲目求大,景观内容贫乏简单。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很多地方都投资极高,有的甚至过亿元,占据大量的土地。园林景观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作为自然风光的补充,如果投资巨大并且占据极大的资源,那么就是本末倒置现象。同时,许多景观在设计和建设后往往内容比较雷同,缺少创意,也没有与当地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模仿、复制痕迹明显,没有能够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景点,背离了政府开发的目的而导致很多园林景观最终废弃,浪费资源和金钱。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思路主要有:

4.2.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规划。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的改善和保护,因此其规划和设计必须要依据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景观采用的植物、动物、建筑体不应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尽量采用城市原有的植物,避免由于引入外来植物而对本地的植物造成影响,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

4.2.2设计规划契合园林文化主题。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通常采用许多副主题进而突出主题,在进行设计与规划前,设计人员应该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分析园林建筑风格,了解原有建筑的故事以及所有的故事,并结合典故进行设计与规划。同时,可以根据选择园林景观的主题的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特点、人文背景等,确定设计主题,进而展开设计与规划;

4.2.3要以互动性为设计规划方向。通过互动性的设计与规划,可以为居民提供生活与休闲的娱乐场所,不仅要注重“景”的体现,更要注重人与景观的互动娱乐。比如可以通过水景来提升互动效果,也可以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水面秋千在满足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在注重景观价值的同时提升园林景观的娱乐可参与性。

5 结语

总之我们要力图营造和谐健康的绿色生态园林景观, 构建人与自然融合共处的生活环境, 将自然引入社区, 引向居民, 使居民亲近自然, 融入白然, 在自然中使疲惫的精神得到栖息。

参考文献:

[1] 王战江。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绿化技术的应用[J]. 园林规划设计, 2009, 08.

112 24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