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猴子熊猫的统计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精优范文整理了3篇《统计》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猴子熊猫的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www.jingyou.net 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统计”教学设计 篇二

“统计”教学设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 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70~74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2.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3份、常州市和桂林市8月份空气质量状况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激发需求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连续播放学生穿着各种鼓号队服的图片),这是各种款式的鼓号队队服(定格于课本鼓号队图片),感觉怎么样?2、我们学校鼓号队也准备购买服装,选定了这一款(指屏幕)。老师从服装厂了解到学生服装的制作一般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类(板书:大号、中号和小号)(多媒体显示:服装分大号、中号和小号。②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3、这个问题现在你能解决吗?为什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多媒体显示:身高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4、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板书课题:统计)5、说一说你准备统计什么?(板书: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6、怎样统计呢?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的方法? 本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根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围绕“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步骤提供学习素材,让“静态”的教材资源“动态”呈现,初步让学生体会分段标准是沟通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身高记录单之间的桥梁;最后利用“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这个问题来激起学生统计的需求,同时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统计方法的回忆。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二、合作探索,经历过程1、接下来我们就用材料1来统计。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大家进行统计前,老师想提两点建议:(出示活动提示1、同桌合作整理鼓号队员身高的分布状况,把得到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2边做边想,整理数据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学生利用材料1同桌统一方法后统计,教师巡视指导。3、现在我们来全班交流,请到的小组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是用怎样的整理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最后可以对他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利用视屏展台,学生交流时关注:怎么合作的?40你们怎么得到的?反馈其他同学的统计结果和所用的方法;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等等)(板书:画“正”字、做记号、……)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个身高段的的人数(板书:9、22、9、40)。现在这张统计表完成没有?(强调“年、月”的填写)(媒体回例题)现在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5、小结:看一看,想一想,今天的统计表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把一些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本环节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分四个层次展开: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提示”来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二是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对“怎样整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所体悟,从而提高统计的正确率;三是重视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凸显“合计”在数据整理中的作用,突破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应包括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四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及时小结,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分段整理数据,初步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价值。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象这种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老师平时是经常使用的。(出示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这是学校一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你们觉得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怎么样?(1)需要分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出示第二屏,只有等级,没有分数段)。能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2)提供分段标准,学生利用材料2独立统计。(3)汇报校对,现在你能说说这次环保知识竞赛成绩怎么样了吗?为什么?2、经过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实际状况。其实,向这样分段整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指数84,空气质量状况为“良”,除了“良”,还会有哪些呢?它们所对应的污染指数各是多少呢?书上73~74页有具体的介绍。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上的“你知道吗”。3、学生看书。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完成这张表格吗?(出示表格)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状况 良 4、你们知道我们常州的空气质量情况怎么样呢?老师从常州环保局收集了今年8月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显示)。观察表中的数据,结合我们刚才整理的空气质量划分标准,请你分段整理上面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1)四人组讨论可以怎样分段;(2)根据讨论的分段标准,利用材料3,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常州市2005年8月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3)汇报交流:怎么分段的,你的统计结果怎样(分5段的强调写0)(4)看着统计表,说说你的想法?5、老师对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还从国家环保总局的网上浏览到桂林市8月份的空气质量情况(显示数据记录单)。你能很快填出2005年8月桂林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吗?6、(显示常州和桂林8月两张统计表)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作为常州的一员你可以做些什么?四、小结: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教材p.72第二题。 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巩固所学新知,凸显“分段标准”的桥梁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整理可以使数据的分布状况更清楚,清晰地反映出现实状况。 二是围绕本课重点的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到除了按照提供的分段标准进行数据整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标准分段(但这种分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借助了教材“你知道吗”中的提示);另外,通过组织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应用,更引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政、议政的意识。 用开放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对全课所学回顾、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附板书设计:统 计——分段整理

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画“正”字 做记号 ……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合计120~129130~139140~149人 数409229 小号 中号 大号

“统计”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  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的3篇《统计》教学设计是由精优范文精心整理的猴子熊猫的统计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32 6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