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比例尺 比例尺【优秀3篇】

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精优范文为大家分享了3篇比例尺,希望在比例尺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30到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 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 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 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 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 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 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 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2>电脑课件演示。

<4>根据讨论板书: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 练习

1|试一试。

四、 作业:31页练一练。

比例尺 篇二

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55页例1.例2.作业 本第31(2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的知识求平面图的,以及根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

一、问题的情景:

1.      出示邮票。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

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

3.      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

4.      导入  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问题。

板书:

二、问题解决:

5.      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      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      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图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      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

齐读: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9.      讨论汇报:上面四幅图,是多少图最大?

是多少图再小?为什么?

10.  练习:

(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的。

(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

(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

(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会求吗?

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

11.  比较(3)、(4)两题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写成后项是1的长。

12.  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

(常见的有:比的形式    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

三、问题的应用:

根据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在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

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2).分析讲述:

根据的计算公式,已知图上距离和求实际距离,用方程解。

(先设x,再根据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

(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一般都统一为低级单位厘米。

(4)怎样设x,.教师指出: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与已知单位统一,后再化聚到问题单位。

(5)尝。试练习第57页试一试。

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图上距离是5厘米,算出这幅地图的。汽车站到县城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比例尺 篇三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6—8页例4、例5、例6及练习二

课题

比例尺

教学目的

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有关比例尺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构建比例尺的意义并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卷尺、地球仪、细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引入

二、构建比例尺的意义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五、小结

(1)    测量教室窗户的长、宽,并板书。

(2)    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这么大张的纸,按实际大小画出来。怎样在一张作业 纸上准确地画出窗户的形状呢?

提出注意点:长和宽应是多少才是准确的?

(板画示意            准确吗?)

(3)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路。

(4)归纳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点:把长和宽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再画。

(5)引导: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倍数”上来。看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把两个量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6)揭示比的含义。①是一个比;②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③前项一般为1。

你能用倍数关系叙述一个比吗?

(7)提供练习:①用宽的数据求出比例尺(可在求之前让学生猜想结果),如果比例尺不同,说明了什么?②出示例题4,让学生练习;③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8)过渡及启发:根据 =比例尺 可以求比例尺,如果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怎样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呢?

(9)提出第2个实际问题:你看过《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吗?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识,测算出北京到纽约的实际距离吗?(在地球仪上)

(10)提出第3个实际问题:睦邻小学距高陂镇政府所在地约2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的距离?

(11)提出“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①测出各建筑物的相关数据、确定位置;②考虑合适的比例尺;③画出校园平面图。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你或你的小组最成功的是什么?

别人或别的小组有什么巧妙的地方值得你学习?

明确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一般的学生可能是把长和宽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后画出来的。

把不同的解决方法说出来,比较其异同。

明确各种方法的相同点。

化单位后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前项是1的比。

理解比的含义,明确其要点。

用倍数关系的相关语句叙述,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和倍数关系的联系。

利用生活经验猜想,求比例尺,判断所画图形是否准确。

用相同的方法求比例尺,提高熟练程度。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或根据比例尺的含义,用方程方法列出比例式求解。明确三种问题的结构关系,让知识系统化。

看世界地图,量出北京到纽约的图上距离,读出比例尺,用比例方法求解,在做中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方程求解。

观察、测量、计算、在合作中画出学校平面图,展示并比较完成情况。

谈体会,包括成功的、失(www.jingyou.net)败的经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互相取长补短,积累经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这3篇比例尺是来自于精优范文的比例尺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32 6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