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负荆请罪》教案【优秀5篇】

时间:

《负荆请罪》教案【优秀5篇】由精优范文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负荆请罪教学设计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负荆请罪》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会认为廉颇有失体统,同时这也会给赵国的脸上抹黑,这是对赵国不利的;秦国的奸细看到这一幕后,会以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会赶紧回去报告,让秦来攻打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后,看到赵国的大将和上卿不和,会以为他们都要打起来了,会认为赵国快完了,甚至会离开赵国,这对赵国更是不利的)让学生知道“快”请廉颇进来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蔺相如顾全大局品格的认识。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品格。

五、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幕)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避

蔺相如 →→→→→→→→  廉颇

(顾全大局)    快知     爽

(不 畏 惧)    迎错     直

(不计前嫌)    快就     磊

(既往不咎)    快改     落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二

《负荆请罪》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也是一篇老课文。听过好几位老师上这篇课文,自己也上过,总留给我相同的记忆:蔺相如有勇有谋,胸襟宽阔,一个坦坦荡荡的角色;廉颇一介莽夫,居功自傲,虽能负荆请罪,但总令人觉得他是起衬托作用的反面人物。而这一次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片段一

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画面,在座的其他同学都是小导演,指导台上小演员们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

(生七嘴八舌议论。)

生:廉颇态度应诚恳,来到蔺相如的面前应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向蔺相如请罪。

生:蔺相如是一个胸襟宽阔之人,面对廉颇应弯下腰,双手搀扶廉颇。

生:蔺相如应说:“廉将军不必客气,只要你改过自新,我们俩齐心协力,必然会使赵国越来越强大。”

生:蔺相如起身相迎时应面带微笑,而廉颇应满脸悔恨之色。

生:廉颇是背着荆条来表示他请罪的诚意的,所以,我们应准备一个道具当荆条。还可加上廉颇背上荆条时的独白:我一生在战场上功无不克,战无不胜,忠心耿耿保卫祖国,可如今我真是罪不可赦呀!

生:(一语惊人)

廉颇又没犯罪,为什么他得称自己罪不可赦?而蔺相如怎么能说廉颇应“改过自新”呢?

师:廉颇“犯罪”了吗?

(又掀起了一个讨论的高潮)

生:廉颇虽没有犯罪,但这一切功劳也应是蔺相如的,假如他没有避而不见,廉颇就有机会让蔺相如下不了台,那不就构成犯罪了吗?

生:可毕竟没碰着,最多也只不过是廉颇脑子里有这个想法,又没有付诸于行动,最多也是犯罪未遂!

生:如果廉颇是个卑鄙小人,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打定主意与蔺相如过不去,难道非得与蔺相如碰面才可吗?像电视里的*官,早用什么见不得人的*计谋害蔺相如了。这说明廉颇心中还是顾着国家利益的。

生:他跟蔺相如平分秋色!我觉得应改一改两个人的台词。

廉颇:蔺上卿,前不久我一时糊涂,险些铸成大错,是蔺上卿的宽阔心胸唤醒了我。有冒犯的地方,敬请原谅。现在请你用荆条责打我吧!

蔺相如:廉将军,你太客气。廉将军为保卫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的勇猛一直令我佩服。今天,蔺某更是佩服廉将军的为人,相信赵国在你我的齐心协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反思: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难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这一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廉颇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似乎在许多师生心中都形成了一个定势:居功自傲的莽夫,唯一的可爱就在于能知错就改,但很少有更深入地体会这个人物身上的可贵之处。而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廉颇没犯罪,为何称他为请罪?面对这与旁人迥异的理解,老师并没有一棒打死,因为这是学生心里的疑惑,是他们独特体验的反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应值得尊重。这样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片段二

生:老师历史上真的有“负荆请罪”吗?

师: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生:象廉颇这样的大将军,他只不过一时犯了糊涂,而且又未筑成大错,怎么一定要“负荆请罪”,他不能以别的方式道歉吗?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认为呢?

(学生听了议论纷纷。)

生:我认为他可以在上朝时多替蔺相如说话。蔺相如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帮他。这样时间久了就好了。

生:他可以写一封信,买一些礼物让仆人送过去。我爸爸就是用“信”和“礼物”来讨我妈欢心让我妈回心转意的。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生:或者他可以把蔺相如约出来吃顿饭,边喝酒边聊。我爸爸常说酒桌上什么话不好说?

师:同学们真会为廉颇考虑这样既道了歉,又不太丢面子,多好呀。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不在乎尊严?!

生:(迫不及待地嚷道)不,他太要面子了,要不他也不会妒忌蔺相如了。而现在他竟能赤身露体背负荆条来向蔺大人请罪,真让我佩服。

生: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而廉颇竟能向蔺相如下跪,足见他道歉的诚意,真不愧为大丈夫呀!。

师:心胸宽广是一种美德,而坦然面对过错更需要勇气,蔺相如可敬,廉颇更可敬!请同学们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再来读读课文。

反思: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不代表着学生说的全都是对的,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忙着点头:“说得好,说得对。” 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的引导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是一个信息源,是与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不是蹲下来所谓的平等对话,而是站起身来平等对话,要注意把握好度。经过这样一个自主的,发挥个性的平等对话过程后,学生才真正找到了课文的真实,他们心中涌起的是对那些为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私利的英雄的敬佩,使学生的体验程度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深化,情感的深华和价值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美丽的。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丰富,想法是那么奇特,个性又是那么多姿多彩,如果得到了教育者的保护和发展,那美丽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孩子的终生。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三

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廉颇,蔺相如以及“将相如”的前两个故事。

2、课上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宣布举行《负荆请罪》电影大赛,选拔导演!

4、让学生准备参加竞选演员,召开导演会议,研究选拔演员的考试题目。

1)、有感情朗读课文,特别是所演角色的朗读。

2)、让学生分别表演着急、气愤、大笑、懊悔时表情和动作。

3)、说说你对你想演的人物的理解。

4)、为文章补白:在文中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5、公布选拔演员的考试题目,只公布1)和4)这两条,2)和3)条要保密。给学生一天时间准备,明天上午进行演员的选拔。

6、各导演分组选拔演员。

7、各演员进行配合,表演,落选演员成为副导,负责指导你想演的角色的演员(如你竞选廉颇你就负责指导廉颇)。同时宣布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负荆请罪》——沈小六(3)班电影大赛。

8、从副导演中选择主持人和本次电影大赛的评委。各位同学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同时想好本小组的组名和口号。

9、举行《负荆请罪》——沈小六(3)班电影大赛。

10、布置星期两天的作业:

1) 把剧本改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2) 小习作:廉颇(蔺相如、韩勃),我想对你说……

3) 大作文:今天我是演员(导演、主持人、评选……)任选一题

《负荆请罪》教案 篇四

今天,我教《负荆请罪》,上课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一个词——放手。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给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己读生字,自己读词,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词,自己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可以问同位,也可以下位与别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去查阅手头的资料,可以去问不开口的老师……

二十分钟左右,汇报开始,我想,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一开口,字音的问题就可以随机解决了。抛出来了砖,引来的是学生了玉了,我这样想。

生:(一位同学率先站了起来)我向大家汇报“府邸”这个词的意思,“府邸”就是指当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来补充一下,“府邸”不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财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师:你们这一说,老师心里明白了,“府邸”绝对不是茅草房,那种连大门口都挂着灯笼,都卧着石狮子,都站着门卫的人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针锋相对”就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

生:我知道“宽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宽广。

生:“宽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撑船。

生:“宽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聋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生:“上卿”大概相当于宰相。

生:就像国务院总理,像外国的总统。

生:“惧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还不一样,“惧怕”是说内心很恐惧,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门客”就是指家里的佣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门客”是蔺相如出钱供养的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师:对,门客可不是佣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门客可是谋士啊!

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带刺的荆条到别人的家里去请罪。

生:“负荆请罪”就是指登门谢罪。

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还是一个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

……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大家却仍沉浸在交流的氛围里。

《负荆请罪》反思

《负荆请罪》是一部历史小话剧,如何抓住话剧这一独特的体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呢?课堂上,我和学生商量着要把第二幕排练成小品,学生们是个个跃跃欲试。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熟悉着台词,他们自编、自演、自导,读时还不由自主地加上动作。学生们为了成为最佳男主角,他们兴致盎然,争分夺秒。

记台词之后,学生四人一小组,推选“蔺相如”、“廉颇”、“韩勃”、旁白四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皆是导演和评委。学生在演一演、评一评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时,再选另外一组学生再演一演,这时候的表演,可谓是水到渠成,四位学生的精彩表演传递着他们对人物语言和角色性格的理解,课堂上高潮叠起,掌声不断。 由此看来,学生在评价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质,体悟了语言的独特魅力,真正做到了以演促悟、以悟促演、以演促读。

读演法,重在让学生“读中有悟”,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地把读与演有机的结合交叉,这样的课堂,才能营造琅琅的读书声,飘逸出浓浓的语文味。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篇五

一、简介课文的由来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史书叫《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这部书里写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系列故事,取名叫《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从此被广为流传,被人们用各种形式搬上了舞台进行表演。

二、体会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全文都是描写人物的对话——台词,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的小括号交代说话的表情、动作等。

三、初读感知。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概括出两幕剧的小标题:将相不和、将相和。

四、感情朗读第一幕,并能分角色朗读。

1、读好的要求: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讨论廉颇是怎样侮辱蔺相如的?他还可能会怎样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想象:如果蔺相如寸步不让、针锋相对,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4、体会第一幕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不同行为和不同性格特点、品质。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5、根据第一幕的内容,选用关联词语说话。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6、学编对联:

(1)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

(2)相如有功升上卿,廉颇不服闹矛盾。将相不和

(3)宽容大度让廉颇,温文尔雅释韩勃。宽广襟怀

(4)争名夺利心不甘,处处侮辱挑事端。小人之心

(5)本领高强屡立战功人人夸,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实在可惜

(6)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针锋相对

(7)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汗马功劳

(8)出生入死做前卒,屡立战功封大将。英勇善战

(9)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志同道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词语积累

刚正不阿 能屈能伸 爽直磊落 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翻然悔悟 恍然大悟 迷途知返 知错能改 浪子回头 登门谢罪 赔礼道歉 负荆请罪 弃旧图新 洗心革面 痛改前非 以理服人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大公无私 一心为国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以身许国 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

3、阅读《完壁归赵》、《渑池相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负荆请罪》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32 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