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看雪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看雪 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西湖,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㈠整体感知

1板书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明亡后头一两年,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等记录明代史事的书,以寄托故国之思。著有《陶庵梦忆》《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板书背景:明即将亡时(明亡于1644年,本文回忆的是1632年的事,本文写于明亡后一两年),表达作者对故国浓浓的思念之情。

3请同学朗读书下注解,用笔标注重点字音词义(龙摆尾形式)

4教师领读课文,同学用笔标注重点字音及自然段号和句号。

5找八名同学领读课文四个自然段。(教师随时纠正,同学注意字音和节奏)

6请同学们参照注解,逐句翻译课文。(教师板书)注释

㈠段①

②俱:都绝:没有

㈡段①是:这独:独自往:到

②一:全白:白色

③惟:只有一:数词一痕:像一条印记一点:像一个墨点

一芥:像一片草叶两三粒:像两三个米粒而已:罢了

㈢段①一:一个数量词沸:烧开

②焉得:怎么可能更:还此:这种

④强:勉强白:酒杯而:就其:他们

是:表判断客:客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㈣段①及:到喃喃:小声地不停念叨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7找同学逐句翻译,提问重点词语们,请同学积累。(板书字词)

8教师通译领读课文,过程中学生思考从每句中得到什么信息

㈡深入探究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内容

张岱在下了三天大雪后,在晚上八点到湖心亭去看雪

2你认为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

3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痴,呆子,傻。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分析如何不寻常的?

不寻常的环境:大三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绝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

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

4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呆;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大喜,拉着一同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而时近年关。(崇祯五年十二月)

5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迷?原文回答

请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雪中西湖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

宁静清丽,空阔高远使人产生一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7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作者使用白描的写作手法,板书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一,三个与以及恰当的量词,老师来讲一下

①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好处: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清新雅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

②一白的一是最大的数字,一痕、一点、一芥的一是最小的数字。这两句一整体一局部,对照鲜明。写出雪后西湖的空阔高远。

③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④量词由“痕”到“点”到“芥”到“粒”,在这里变成了名词,而且一个比一个小,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8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刻画了一个宁静空旷、洁白广阔的雪景图的西湖,他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情感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9同学们总结的太好了,但我要告诉你们,其实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我们一起到文中找根据①开头作者用明代年号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②“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都城,湖中人的回答勾起了作者对故国的哀思,所以写此文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10如此说来舟子的话起什么作用?含蓄的点明文章主旨。

㈢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张岱,在明朝灭亡之后,追忆自己于雪后去西湖看雪的往事,运用白描手法写了雪后西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思念。

㈣作业:我们能否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最好能用景物来表达一种心情(200字左右)

板书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作者

背景

注释内容特点手法情感

㈠段①

㈡段①

②西湖雪景宁静清丽,白描远离世俗,孤芳自赏

㈢段①空阔高远对故国的思念。

教学反思:

一这种品读法究竟在哪个学年适用?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力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二这种品读法会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是否切实有效?

三这种品读法和哪些方法结合起来会更大地发挥效力?

四这种品读法最终以什么为评价标着标准?

五我探索这条路究竟是对是错?

《看雪》教学设计 篇二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识记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播放雪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学生字。

3. 课件出示生字。(1)只张口形,不出声。

(2)出声读。

(3)小老师领读。攻克难读的句子。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哪几个字可以用动作帮助记忆。

指、接、讲、铺。重点识记“铺”:多音字。

(2)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轮读。

(4)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字。书写“讲、打、指、接”四个字。

1. 先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 老师范写,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3. 评价同学的字。

4. 再写,同位互评欣赏。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四、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汇报展示标自然段结果。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情况。

3.你们知道哪的小朋友想看雪?出示地图,指出北京、中国台湾。

4. 思考:

假如你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看雪》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这篇课文的类型属于故事,整个故事由一个隐藏着的故事叙述者的叙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构成,它们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对比(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静态)/真正的雪景(动态),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中国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着和中国台湾孩子们去玩雪……),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课文的重点是第2、9、10、11自然段。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学会11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教学难点: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 、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3  看雪

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中国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中国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中国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台湾省风土人情的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国台湾。

《看雪》教案 篇四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并识记。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学生先描红,再试写,注意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圈出自己写的满意的字,与同伴比较。

5、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挑选写得好字进行实物投影并评价。

三、指导完成“我会连”。

1、读一读,连线。

2、同桌互查。

3、齐读连好的词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8个生字,每个同学写得字又认真,又漂亮,写字姿势也比以前端正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看雪

讲打 指 接 惊 故 候 奇

教学反思:

《看雪》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篇六

《看雪》一课,讲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第一课时,我将初读环节作为本节课执教的起始点,重点渗透了识字,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作为常态课,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领着学生走。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均,有部分学生的生字没有写完。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看雪》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情感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积累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大自然的奇迹,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时候,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如果北方的雪让我们感受的是热烈、苍凉,那么远在南方的西子湖畔的雪景又是怎样一种风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首先让我们欣赏西湖美丽的风景吧,你看到湖心亭的景色了么?

二、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学习哪些内容。多媒体显示

1、倾注情感,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4、细心体会作者感情

5、体味文章精彩语句6、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三、知人论世

1、同学们交流自己查到的张岱的资料

2、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多媒体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一芥(jiè)

2.学生读小组合作读,个别朗读,学生齐读。

3、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多媒体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拿:撑,划。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更:还

大白:酒杯名。及:等到。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2)疏通文句并质疑。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五、感知课文

1、从标题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确: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3、作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的湖心亭。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明确:时间:下雪后,地点:湖心亭,方式:驾船独往

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的纯洁、洁静胜过官场的喧嚣和污浊,独往湖心亭看雪,正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兴趣。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5、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明确:不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六、品析课文

找出文章描绘雪景的句子。

(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选一位同学翻译,多媒体显示湖心亭雪景,其它同学想像画面。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体显示: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教师讲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将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高度概括,张岱在此其中,让人有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

(4)温故知新"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七、探究课文

1、这样的'雪景有人共赏吗?

明确:亭中偶遇的人

2“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含义?

明确: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痴”更是表现了他孤芳自赏、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八、探讨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雪景及赏雪遇到知己的事,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九、畅所欲言

1、谈一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的收获?

2、你熟知的关于西湖或写雪景的诗。

十、课堂大练兵

运用白描手法写你的同桌

十一:学有所用

用白描手法写校园一瞥、公园一角、班级一人。

这是一篇短小的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美丽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在瓢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不在乎;也许就曾把自己关进小屋,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2·1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中国台湾岛图片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中国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看雪的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义。

检查学习情况:

读音:崭惨豁

笔顺:砸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三、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跟读。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展板。

板书: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看雪》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共两课时,我讲的是本课的第2课时。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生基础】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了大致的认识。二年级学生,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已有的认知规律,把实践和认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本文最后一句所隐含的祖国大陆统一的思想,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老师在朗读的辅助下,将课堂与课外,文本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对课文情感进行领悟。

【设计理念】

以角色对话为主,对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作讲解,让学生从对话中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在台湾和北京本是一家人的亲情中经历一次熏陶;

创设“带领台湾小朋友雪中玩乐”的活动,激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扮演的活动中读课文,促使学生乐而不疲地把课文读好。

【教学目标】

二年级学生应该把生字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作为重点,因此,本节课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细致阅读,品词析句,结合课文内容,采取感情朗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验,使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突破方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师生的心情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朗读领悟文中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多读课文,搜集台湾的资料。

2、课件准备。

3、配乐朗读时的音乐。

【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雪景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

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学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自主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地图导入

魏书生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北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祖国的首都北京,通过《看雪》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中国台湾省的小朋友。今天,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这两个地方,既能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领土,又能让学生从两地的地理位置上感受到距离,从而理解两地气候不同的原因。

(二)读文质疑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独立精神的个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为切入口,唤醒学生真实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在学生的主动质疑中,学生对文本的精神诉求被唤醒,与文本的对话也成了学生自由精神舒展的过程。

(三)朗读感悟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先行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发现后,再和老师或同学对话,这样的对话才有质量和意义。而且,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各种相关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的意义发生碰撞,产生回响交流。

这一环节,我把着力点放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体会,在学生疑难困惑处,适时加以指点,如在读问句和感叹句时,学生开始时肯定读的不到位,我在这里单独把问句拿出来与学生共同研究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当时的情境,多次试读,掌握读法。

在讲第9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孩子雪中玩乐的情景图,并通过讲述勾起学生在雪地玩耍的美好回忆,当学生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去解读课文时,文本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也就能主动随着文字去触摸人物的的情感。

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雪中游戏的场景,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更深的体会到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本文最后一句所隐含的祖国大统一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不会太大了。

全班配乐朗读全文来体会北京小朋友玩雪的乐趣和台湾小朋友渴望来北京看雪的心情。(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层层推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四)拓展活动

假设台湾小朋友来到内蒙古看雪,让学生带着台湾小朋友玩,既能让学生通过讲述感受到雪中玩乐的情趣,理解台湾小朋友向往雪的心情,又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而且,有的小朋友也许还能想到内蒙地区更具特色的游戏或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巩固练习

字词是学习的重点,阅读理解后再进行字词巩固,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加深记忆。

(六)作业设计

将看雪进行扩展,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自然而然的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巩固加深印象。

《看雪》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中国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讲、指、接”三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课件出示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2.教师板书“雪”,学生书空。(“雪”字上面写一个“雨字头”,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课件相机出示动态的雪的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雪啊?有没有玩过雪?”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洁白、美丽的雪的吧。”(板书:看)

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看”字上面是“手”变过来的,最后一笔“竖钩”变成了“撇”,下面写一个“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远。)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这篇课文有很多段落,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表上段落。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把生字拼读两遍,尽量把生字记住。

3.“记住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拟的同桌是不是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将“我会认”里的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认一认,读一读。”

4.哪些小朋友能将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举手看一看?

真棒,老师要请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

5.课件出示词语

(1)小老师领读(两位)

台湾省商店橱窗手指接着讲话铺着雪毯

银装打雪仗

(2)教师领读。

(3)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出谜题。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再读课文感悟

1.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给记住了,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跑回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正确又流利地读出它们吗?

“边读边从课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样的?”

2.“读好了吗?谁已经找到了?”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指板书:句子里“雪花、雪毯、银装”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那真是一个北京的雪景可真美丽啊。(板书:洁白)】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瞧,小伙伴们玩得多高兴啊,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结合这幅图片,谁来读一读,读出高兴、开心的感觉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5)教师范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北京看一看真的雪。(播放雪景视频)

4.看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5.齐读这段话。

四、书写指导

1.投影出示“我会写”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讲、指、接);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评析学生例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呢?

2.(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因为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

(都很惊奇)

(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

【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

【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这位老师可能已经十年,也可能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故乡的雪了,当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还是那么美吗?……】

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

【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提示:深情】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读课文1~9段,配乐)

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1)指导正确断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只盼望着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预设提示:身在老师盼望着中国台湾能和祖国母亲早日团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全中国的人民都盼着中国台湾能早日和祖国团聚。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橱窗——棉花惊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兴

树上——银装

五、作业布置

1、摘抄与雪有关的好词好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指导老师在旁听课,课后给了我很多指导。首先是关于课堂调控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调控课堂记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坐端正、安静”这些词是无动于衷的,要想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集中精神,就应该表扬、树立榜样。第二就是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有简单而清晰的指令,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课文的讲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为朗读服务的。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环节,使学生感悟文本,但最后还是读的一塌糊涂。经过师傅指导,我暂时归纳出两点原因:1、还是纪律问题,很多学生读书不专心,滥竽充数。2、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认字学词之后之前对重点段进行教学。所以导致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读不好课文,因为连课文都还没有读通顺。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 篇十二

1997年,在长春解放大路小学的礼堂里,我试讲二年级的《初冬》。课后,几位专家把我这只麻雀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整整一个下午,在那间学校的小会议室中,我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接受“批评”……

随着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就是这样的经受、历练或者说是“打击”,成就了我坦荡、磊落和坚强──而这些,恰是取得事业成就的重要内因。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看课,我的目光总是盯在“问题”上。作为过来人,相信这才是对年青同行负责的态度。

《看雪》的教学设计总体不错,但如果能够处理好一对虚实问题,则会更好。下面详述如下:

务实:识字落脚在哪里

低年级的语文课,重点应该在识字和写字上。可经常看见的情况是,一堂课下来,重点没有落实。就拿写字来说,四十分钟里却顶多写两三个,其它时间都在让孩子观察书写。我看到的课堂,大多教师没有细致地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没有细致指导该怎样把生字写美观,甚至教师连示范过程也没有。即便有,也只是让电脑一笔一笔地出现,而不是教师动态写出的“活字”。更有甚者,低年级的语文课成了高年级的阅读课:一个字也不写。

可喜的是,这堂课没有如上缺憾。但时间安排上略显局促,如果安排20分钟以上则更好。一堂课只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还是太少。就板书来说,带有高年级特点。黑板只有“中国台湾、北京、盼着”几个词。目的是强调课文内容,板书跟识字没有关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板书的机会更多示范──写上几个生字,越多越好,这样既是板书内容,又是识字一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比如写字环节──有这么多生字,如:“店、 毯、 银、省、仗、讲、厨、指、接、铺”。我们是否应当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里教师直接出示“打”、“指”、“接”这三个字让学生观察,虽然这里字形特点归类的思想体现出来了,但是对于写字来说,集中练写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科学吗?我个人以为,半包围结构的“厨、店、毯”,上下结构的“省”,再加上左右结构的其它字──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不同结构的不同规律。这样,写字的关键就解决了。

至于该教师对“打、指、接”的细致指导,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其相同与不同,“接”字最难写,更要好好讨论而不是老师代之。而且,在写的时候,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下格等──这些,老师都没有强调。

可想,泛泛的写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我不止一次表明,我与一位副主编的观点的不同。她说:“现在不少老师讲得太多,一个字要讲上半天它是怎么构成的,每一笔应该怎么写──教学过程还是老一套,能不能换一换实践──认识──实践?”我想,新的课程改革不是让我们把传统的东西都扔掉。

务虚:主题可否缓行而含蓄

在一次发言会上,我讲到──虽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对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字,我们一定要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教师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规定性,更要注重对文本的研读。这也是对作者劳动和智慧的敬重。但面对有些课文,教师就应该有一双慧眼,不能当作奉为“圣经”,亦步亦趋地领着学生围着教材进行“多情”的挖掘。是的,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用教材。

这篇小短文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中国台湾与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寄托。对于刚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告诉他们这篇文章包含渴望祖国统一的感情,我想是生硬的。其实,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很含蓄。比如,学生惊奇地问“是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孩子向往北京,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一个“微笑”,一个“深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此,文中的老师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出那么露骨的话。可小胡老师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却说了很多,现摘录一段──“……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她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课文还没有学,本来“看雪”,是一种向往,透着一种纯洁和透明,那是一种最好的梦,可老师却先把一顶“高帽”扣在了这个梦上了。

再有,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话:“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可以理解老师当时讲课的时候情况的确如此。其实,今年春节,北京到中国台湾的第一次航班已经开通,并正常运行。而且,要想到北京,从香港或澳门到北京是可以看到雪的。透过这样的“告诉”我们感觉老师心中装的只有“祖国统一”,一个“死”的结论就把孩子向往看雪的梦打破了,好像看雪只能成为一种向往──这样的“告诉”显得过于沉重了。有时,教师完全可以像课本里的老师一样,含蓄深情地表达──相信我们会看到雪的,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向往这个梦。

更可惜的是结尾,老师的一段话:“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老师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赤裸裸地“以道凌文”破坏了童心和语文的美好──当教师把文中之道提炼成“精盐”喂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只会连文一起厌恶。

这是一节设计很精致的公开课,能够基本避免公开课的流弊。但显然,授课者对课堂的把握上还是有些浮躁,不能真正踏实地上课,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为了课堂的观赏性而对课堂的日常性有所忽视。所谓课堂的日常性是具有朴素美的平素的课堂,它重在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较少关注课堂的观赏性。这与公开课通常所带有的作秀、煽情等相对应。

例如,写字环节,在日常性课堂上,老师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联系写字。但在公开课上,讲课者会担心自己这样讲会削弱课堂的观赏性,也就是说,公开课的讲授者在自己内心总是有群潜在的听众,就是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因而不自觉地会在备课的时候,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预设中。这看似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却暗示了讲课者的不自信和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因而看似简单的日常性课堂那种不煽情、不作秀而追求实效的方式,却不是一般上公开课的老师所能够做到的。这种朴素是一种大家的风度,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所以当课堂需务实的时候,老师反而不自信,只好用务虚的方式来追求一种外在的流畅,而当课堂需要务虚时,如,《看雪》中对课堂主旨的阐释,老师却又怕被带上讲解不清或不深刻的帽子,所以就把文章的主旨直接地讲出来。一节好课自然应该是张驰有度、虚实结合,但这种张驰和虚实应该基于文本和教学是需要,而不是基于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附:《看雪》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学习识字3中的三字经,还记得吗?一块来背背吧。老师特别喜欢这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昨天,小朋友们都回家收集了中国台湾的资料吧!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马上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导入新课

老师是第一次到重庆来,你们这儿和我以前听说的一样,人多、桥多、坡多,是个美丽繁华的山城。可是,听说 你们这儿很少下雪是吗?所以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雪景图,我们一块来欣赏吧。(配乐放下雪的美景图)美吗?下雪真是太好啦!小朋友一定都想去看看真的雪吧!在我国有些地方和重庆一样也很少看到雪,那儿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都想去看看雪(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读读课题吧。

二、认读字词

1、是哪儿的小朋友想看雪呢?让我们翻开课本52页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轻声自由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3、(调整生字顺序:⑴ 店 毯 银 ⑵ 省 仗 讲 ⑶ 厨 指 接 铺 省 仗 厨)生字宝宝听到你们在呼唤他们,高兴地排起了队。你发现什么了吗?你很会观察,就请你当老师带大家读读这行字吧。瞧,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那,请你带大家读读吧。

4、(生字去拼音)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开两列)

5、生字宝宝就要带着他们的朋友随着美丽的雪花飘下来了。仔细看看雪花上都有哪些朋友,一起喊喊吧。我们先不出声,只做口型喊喊他们的名字。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口型做对了。(课件演示:词语放在雪花中飘落下来)

6、认识他们吗?一块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三、初读课文

1、才一会功夫,小朋友们就交到了这么多字词朋友,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吧,读完后标出自然段。这篇课文的自然段很多,标的时候可要细心点啊。

2、(展示学生标了自然段的书)看看他标得对了吗?你们都是这样标的吗?注意了,前面空了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标错的同学自己更正一下吧。

3、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小朋友想看雪了吧?他们想到哪里去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四、读悟课文

〖读第一、二自然段〗

1、谁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看。

2、北京在我国的北方,每年冬天都能看到雪,而且是漫天大雪。中国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方,气候温暖,冬天几乎不下雪。所以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自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吧。

3、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这雪景是怎样的?再读读这段吧。如果你是橱窗外的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人工做的雪景,你会想些什么呢?是啊,他们多想看看真的雪啊。继续读课文,你就能体会到他们这种心情了。请大家先读读课文3 ~8自然段。

〖读第三~八自然段〗

1、这六个自然段,说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三次对话,和同桌分工合作来读,一个负责读孩子们问老师的段落,一个负责读老师回答孩子的段落。

2、第一次对话:

⑴ 谁来读读第一次对话。 (问当老师的孩子)“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老师这个动作告诉了大家什么?

⑵ 我们一起把第一次对话读读吧。

3、第二次对话:

⑴ 第二次对话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哪组同桌来读读。

⑵ (出示第五自然段)孩子是怎么问的?谁能惊奇地问问?大家一块惊奇地问问吧。

⑶ (出示第六自然段)从老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把这两段话读读吧。

4、第三次对话:

⑴ 最后一次对话谁来读?是啊,北京离中国台湾真的不算太远,(课件演示:飞机从中国台湾飞向北京)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

⑵ 大家来读读这段对话吧。

5、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小朋友,来问问我这个中国台湾老师吧。(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1、回答完孩子们的问题,老师给大家讲起了童年玩雪的情景。老师童年玩雪可有意思啦!想看吗?想看就闭上眼吧,让我带你们到那美丽的雪地去看看。(老师范读第九自然段)

2、美吗?这美丽的景象就在第九自然段中,赶快去读读吧。(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景象。雪花飘呀飘呀,落在地上铺成了雪毯,披在树上变成了银色的衣裳。(动画演示 分别出示雪花、雪毯、银装 )雪花、雪毯、银装你最喜欢哪个?

4、谁能为雪花、雪毯、银装找到合适的伙伴呢?(点击课件 搭配词语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5、这些词语用得多美啊,我们再读读吧。(老师引读:冬天,天上……、地上……、树上……,到处一片洁白。)

6、在这美丽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开心吗?瞧!(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玩雪的图)北京的孩子和你们一样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多高兴啊!谁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把你们玩雪的高兴劲读出来。

7、雪景美,孩子的笑脸更美,你们能读着第九自然段把老师也带进那美丽的雪的世界吗?

〖读十、十一自然段〗

1、谢谢,老师真的到雪地去了。原来,听别人朗读,想像画面也是一种享受啊!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听着老师的描述,一定也在享受着,可是他们再想想自己只能看到橱窗里的雪景。会想些什么?

2、难怪孩子们争着问老师……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引读十、十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说的话:

⑴ “那里”是指哪里?“你们”指的是谁呢?(出示填空题)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括号里面填入:北京、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如果你是北京的孩子,中国台湾小朋友来了,除了带他们看雪景外,你还会带他们去哪看看呢?

⑵ 这个句子还能怎么补充呢?其实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正盼着我们去他们那玩儿呢。他们会带我们去哪?(课件出示中国台湾风景图)

⑶ 是啊,两地的孩子相互盼着。(板书: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盼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孩子也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来看雪。我想,中国台湾的那位老师在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 www.jingyou.net 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

4、此时,当我们再读起这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读吧。(出示: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五、写字练习

1、从你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中,我能感觉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瞧雪花又飘下来向你们表示祝贺啦。它们还带来了生字三兄弟。(出示生字“打”“指”“接”)你们发现了什么?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怎么才能写得漂亮呢?

2、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写起来有困难。我们先来帮帮他:

打:一提别超过横中线了,提手旁长长的,放在竖中线左边点。这一横从竖中线上起笔,放在横中线上一点。看“打”字左高右低。

指:右上边的撇不要出头了,这一竖贴着竖中线写。横折的横正好放在横中线上。两边一样高“指”字才好看。

接:看老师写,你发现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

3、请你在这三个字中选一个最愿意写的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吧。

4、展示学生写的字:

〖板书设计〗

12 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注:这是一篇应《语文教学参考》之邀而作的点评)

《看雪》教案 篇十三

片断一: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看雪。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起我在读大班时,有一回下雪了,老师们在雪地里堆了个雪人。

生: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生:那天早上我一推开门,啊,白茫茫的一片。

可是,在我过中国台湾 省是很难看到雪的,我话题一转,非常沉重地说。引出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接着深情并茂地把整篇课文读了一遍,就好像在讲述自己小时候 的故事一般。

反思:说到雪的话题,教室里小手林立,哪个孩子不喜欢雪呢?一说到雪,大家的话匣子就象决堤的洪水倾泻而来。这一环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关注孩子的情感,从孩子熟知的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引入课文。

片断二: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一个学生提出“橱窗”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竟然回答是厨房的窗子。我以为下面的孩子听了会哄堂大笑,结果大家没有强烈的反应,只有王勤奋举手说,橱窗是玻璃做的,但是不是窗子,是用来陈列东西的,比如衣服啊首饰啊这些珍贵的东西。孩子们听了才恍然大悟。接着我又给大家讲他们喜欢的马小跳的妈妈就是橱窗设计师,讲了马小跳妈妈设计橱窗的一件事情,大家对这个概念就非常了解了。那中国台湾商店的橱窗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陈列展示的又是什么呢?我继续问。孩子回答是棉花做成的雪。顺势学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陈列的是这些东西呢?因为在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你觉得这句话那个词该读的重一点?学生回答是“很难”。很多孩子都能用压抑的声调来读第一段,从而为自己生活在大陆,生活在自己的故乡,能够在冬天看到雪景感到非常的自豪。

有一个孩子问到“银装”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 是银色的服装。银色是什么颜色的呢?一个孩子说是白色的,而且会发光,光是白色就不会发光,银色就象老师手表那种颜色,雪在树上闪闪发光,雪景真美啊!

反思:学生的问题很多很多,有时侯是非常简单/幼稚/肤浅的,但是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是有疑而问,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到了充分的关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 篇十四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并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

3、细心品悟,感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课前预习

1、首先,小声朗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读完课文后,查工具弄清楚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并将它们记在课本上。

2、然后,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并将全文读通顺。

3、最后,大声朗读课文,自查下面字词你掌握没有。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 )砀( )

一芥( ) 铺毡( ) 强( )饮

(2)解释加粗的字

余住西湖: 人鸟声俱绝: 是日: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余强饮三大白: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及下船:

课堂学习

1、导入课文。

2、检查预习。

3、从课文标题看,你可以得到哪些提示?

4、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5、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湖心亭的雪有什么特点?

6、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认为相公“痴”吗?为什么?

7、《湖心亭看雪》中你体味到作者怎样的情趣?

课时作业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

课前预习

3、 (1)gēng cuì zhēn sōng hàng dàng jiè zhān qiáng (2) 余,我。 俱,全部;绝,消失。 是,这。 一,全部。 惟,只有。

强,尽力; 白,指酒杯。其,他们。 是,表判断。 及,等到。

课堂学习

5、 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6、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深夜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含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课时作业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 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词语卡、地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讲台湾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

二、出示地图。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介绍台湾省的有关历史情况,知道台湾虽然现在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它仍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读情况。

1.这篇文章分几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五、指导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学会字: 讲打 指 接 惊 故 候 奇

会认字: 省店 橱 指 接 讲 铺 毯 银 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惊、省”是后鼻音。

“银”是前鼻音。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指导写字。

(1)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

3、学习第3~10自然队

(1)自由读。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老师的故乡是北京。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

(2)指导读四个问句。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指名读写老师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的句子。“雪毯”、“银装”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

4、学习第11自然段。

(1)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2)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

(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3)小结。

(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台湾回归祖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

5.朗读全文。

三、指导完成“我会连”。

1.读一读,连线。

2.同桌互查。

3.齐凌连好的词组。

32 6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