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案模板 > 教案大全

说课 如何说课(优秀12篇)

时间: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这里的12篇如何说课是精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说课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说课教学反思 篇一

《白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抓住文眼“高傲”一词顺藤摸瓜;第二:想象白鹅内心活动,用语言表达;第三:大胆让学生角色表演。

一、抓“高傲”这根主线,讲写作方法

王崧舟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找到文章的一根提纲挈领的主线,抓住主线会使学生学起来层次清晰,体会深刻,感悟透彻。于是我也每学一篇课文都善于抓文眼。这篇课文的文眼是“高傲”。课文围绕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从那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描述?学生很快找到: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3、4、5、6、7自然段写这三个方面内容。哪些方面是略写?叫声、步态略写。哪些方面是详写?吃相花了5、6、7三个自然段来详写。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写叫声步态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写。写吃相采用了反语明贬实褒的方法、拟人方法、对比方法。层层深入,学生学得清楚明白。

二、想象白鹅语言,理解透彻

1.在学习白鹅叫声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像在说什么?篱笆外有人走路,它引吭大叫,好像在说什么?有的说:“你是谁?你到我家来干嘛?快滚出去!”还有的说:“这是我家,你休想闯入!”在孩子们大胆的想象中,一只傲慢、忠诚的白鹅跃然纸上。

2.“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鹅昂首大叫责备人们什么呢?学生说;“主人啊主人啊!你们搞的什么名堂嘛?把我的饭食都看守不好,让狗把我的饭食吃光了,让我饿死吗?”

三、大胆让学生表演

例如:学三自然段鹅的叫声时,也会跟狗一样看守门户。让学生模拟鹅的叫声、语言。学生在学习四自然段鹅与鸭的步态时,让学生表演鹅是怎样走的,鸭又是怎样走的。学六自然段鹅狗争食时,鹅吃食时,狗是怎样窥伺的。。鹅走开喝水吃泥的当儿,狗又是怎样悄悄遛来偷食的。鹅发现后怎样伸颈子咬狗的。狗又偷吃干净后是怎样扬长而去的。鹅看见底朝天的食盆后,伸长脖子怎么骂主人的。所有动作让孩子们表演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了白鹅的高傲,也知道了作者是通过对比、拟人、反语等写法把白鹅的高傲写得淋漓尽致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不能较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的把握上欠妥,导致学习白鹅“吃相”部分仓促;课堂上的教育机智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说课 篇二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之后,向同 行系统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意 图)及其理论依据,而后听者评议、交流切 磋的一种教研形式。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是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经济有效的方式。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1.说教材

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

2.说教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3.说学法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教学程序

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说本课不仅要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阐明“为什么要这样教。”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说课活动有说又有评,特别是课后的说评结合,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参与者说与评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定要抓住、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二、说课的类型

l.研究性说课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 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 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 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 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 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2.示范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上,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之一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 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 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示范 性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级的,也可以 是区级或县(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 行一次。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 途径。

3.评比性说课

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参演讲,最后同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评比性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求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说课”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以便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三、说 目 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大纲》提出的总目标、年级教学的分目标、单元及课文教学的小目标。说目标,要紧扣总目标,掌握分目标,说清课文教学的小目标,如知识目。标、智能目标、情感目标、学法目标等。如说《直线、线段》的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并能区别直线和线段。

2.技能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和画整厘米数的线段。

3.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直线与线段的认识和 区别。教学难点是正确量一段长度和画线段。 说好教学目标,一是要科学地制定教学 目标,使目标体现《大纲》的要求,反映教 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倩;二是要阐述清 楚制定目标的依据,做到言之有理。现以第 人的高尚品德,这是这篇课文的精髓所在。在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这 种崇高的精神、高贵的品质。

二说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写和积累有关词语,能用“过”、欢腾”造句,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好课文必备的“硬件”,而词句的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目标主要是依据课后的有关训练题设计的。用词达意的训练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积累和运用,句子的训练是抓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三说基本技能目标。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的方法。中高年级的基本技能目标主要是根据读写例话中提示的训练重点来确定。本组教材没有安排读写例话,读写训练还是承袭前一单元“练习给课文分段”这一训练重点。《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能把这一目标按为学习安事情顺序的分段方法。

四说情感培养目标。抓住课文的有关段读教学有着语言训练的情感熏陶的双重功 能,因而,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让学生深 人其中,体会飞机出险时的险情,激发对周 思来同志的崇敬之情。

说课稿 篇三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本课为情境识字,它借助一棵大树为背景,展现出家庭中8户人物和人物之间关系 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每个家庭人物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字词。大树的根部并列呈现两户人家,分别是奶奶、爷爷,姥爷、姥姥;大树的枝叶上 呈现的是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姨母、姨父、舅舅、舅母;树梢上呈现的是姐姐、我、妹妹、兄弟。三行是按辈分由大到小排列 的。每一个家庭开一扇窗户,这些是以“我和爸爸、妈妈”这一家为中心,且一二行左边是爸爸家里的亲人,右边是妈妈家里的亲人。整个图画形象地展现了自 己与这些亲人间的关系,易于学习相关的字和词语。

2.本课目的在于利用这一情境学习生字和词语。这些生动鲜明的图画,孩子们喜闻乐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观察图画的同时,了解我家的亲属,知道这些 亲人的称呼,从中感知亲情,知道亲属之间要互敬互爱。学习时要看懂情境图意,培养读图能力。情境图画的分布有助于教师抓住规律引 导孩子走进每个家庭去认识每个亲属,认读每个亲属的称呼,学习其中的生字,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有的亲属还有第二个称呼、第三个称呼等。教学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照片,说说实际的家庭状况,真切地认识和体验。还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去识字。如“婶、姑、娘、姨、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 ”,因为她们都是女的,进而体会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意。2. 初步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3、 体会亲情。其中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是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难点。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因为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记忆力强,但易记也易忘,再加上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学生识记起来确实有困难。如果采用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认读亲属名称时分散识字。所以本节课我探索的主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识字。具体流程为: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良好的兴趣一旦被启动,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开始一首脍炙人口的家族歌创设谈话情境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亲属”两个字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创设情境学习亲属名称,这样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自主感悟到不同亲属的称呼,并且轻松识字。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儿童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了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识逐渐强化记忆。感知是识字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感知中读准字音,了解字形,记忆生字。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本节课除了认识生字外,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教学中我采用边看图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图,方法,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始终结合具体语境来学习生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看到生字,再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加一加”“部首加字法”“比较识字法”“形声字规律”等方法来记忆生字。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数学课上 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的环节,我想语文课也应该有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应该说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应缺少的。不仅要对本节课习得知识进行系统归纳,还要对学习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新学到的知识、方法才能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说效果

这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我对情景识字学习有了新的想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 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所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 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平日多关注学生的说与听的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合作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更加精彩,这也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教学内容:《我家的亲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认识13个生字。

2.在情境中了解亲属,知道他们的称呼,从中感悟亲情,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2. 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1、孩子们谁能说说你们家里有哪些人?

生1: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

生2:我家里有爸爸妈妈、有我、还有爷爷奶奶。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在家里大家互相关心,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更是格外的呵护。其实除了家里人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在关怀着爱护着你们,知道是谁吗?一首好听的歌会告诉我们的。(录音机播放家族歌)

师:歌曲中都有哪些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什么人?(亲人)对,亲人也是我们的亲属。

2、贴题目,识记“亲、属”,书写“亲”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从一出生起就被亲情被爱包围着,记住这些亲属,记住他们对自己的百般好、千般疼,从今天起,也学着关爱身边的亲属吧!下课!

板书设计:

我家的亲属

爷爷。姥姥。外婆。

伯父。大娘。姑姑。叔叔。婶婶。姨母。舅舅

.兄弟

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并为后面学习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规定和教材内容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说出种子的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巩固调查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培养: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1、解剖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说出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分析

1、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体现探究学习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归纳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再通过种子与孢子的比较,最后得出种子植物能成为陆生植物优势种类的原因,在 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本校的植物种类,并查阅种子植物种类的资料数据,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把本节课设计成了一个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容易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更加主动、迫切,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 运用类比,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在学生观察掌握了豆类种子的主要结构后,提出问题:“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也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玉米种子中应该包含哪些与豆类种子相似的结构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引导他们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体现开放性,拓展课堂教学

本节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作为探究对象,实际上适合探究的豆类种子比比皆是,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豆类种子,供学生探究,最后归纳出豆类种子的基本 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前一阶段是开放的,不同小组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空间,而后一阶段则是通过交流、对比等思维的碰 撞,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探究种子内部结构的重点之一就是认识胚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为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胚的各部分将来发育成什么。小组讨论设计 实验方案,教师在给予适当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步骤,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为下节课《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

(二)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推测、验证的探究过程,来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但应注意到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观察方法及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实验。

初一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敢于大胆猜想。而猜想是科学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多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导入新课,提出探究内容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学校陆生植物种类有30多种,大都是种子植物。对校园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找同学汇报搜集到的种子植物种类的数据资料,使学 生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了整体,通过资料学生很容易看出种子植物占有绝对优势。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种子植物在陆生植物中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引导学 生思考:种子植物与其它植物最大的区别?学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种子产生。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能发育成一个新植株,不同的种子的结构是否也不 同呢?通过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二) 分组实验,探究种子结构

1、观察豆类种子

学生阅读教材实验内容,并说出观察菜豆的步骤,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小组观察自选的豆类种子,对照菜豆种子图片来认识内部结构,要求 学生统一将各部分结构涂成图片中对应的字体颜色。提供不同的豆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搭台阶。给种子染色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种子各部 分结构,并且乐于参与到这一探究过程中来。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成就感,认 识到不同豆子的结构是一样的。最后总结豆类种子的结构,从实物又回到图片,进一步巩固知识。

结合种子和幼苗的对比图片,推测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方向或功能。小组讨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说把种子种在土里,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其 他小组的同学马上说种到土里就看不到了,应该用一个透明的杯子,把种子种在杯子一侧,从外面能看到种子萌发的情况;还有的小组同学说不用土壤,放在水里种 子就能萌发;有的小组还说用彩笔标记上这样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这一过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烈的讨论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水平 得到提升。教师总结评价实验方案,并且鼓励学生课下大胆尝试。事先准备一组种子萌发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对胚的各部分发育有更明确的认识。

2、观察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也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玉米种子应该包括哪些与豆类种子相似的结构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想、发言,其他同学评价,培养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课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重点提示纵切玉米种子的方法。课件出示玉米种子的切面后,让学生猜测各部分名称,往往对于胚乳部分学生 会猜测成子叶,这个出现错误的过程,正好加深了他们的印象。提醒学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种皮愈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实,习惯上成为种子。在教师指导 下分组实验,个别小组投影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说明,其他同学评价。

3.归纳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通过图片复习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让学生对照图片设计表格归纳、总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掌握比较这种学习方法,自己设计表格,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强调胚的重要性。

(三)对搜集的种子进行分类

展示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结论,完成探究活动

播放一段录像使学生全面了解种子比孢子生命力强的原因,讨论得出结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

(五)课堂小结,点拨提高

通过课堂小结,把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

(六)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练习:

熟悉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目的是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发展和锻炼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于说课 篇五

一、说教材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xx年夏末至19xx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教学需要2个课时。而且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的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导入新课

学必求良师。一位好的老师有时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远赴他国求学,在苦苦追求而屡遭侮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爱和真诚的帮助给了鲁迅莫大的斗争勇气。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

(三)整体感知,探讨研读:

第一: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一般会说写一些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用写事来反映这个人。这时候老师表扬学生,因为他的写作思路和大文豪鲁迅是一样的。然而,老师此时也要点到课文是从开头就开始写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吗?引起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的思考及鲁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

第二: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明确本文的段落层次,重点研读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研读赏析

在这一环节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个学习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评价鲁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说说理由。

结合第一题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完成板书。)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在第二题中通过“伟大”这个词,连通课文的前后,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鲁迅的医学专业成绩“及格”。这“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日本的“爱国青年”对此却无端猜疑,“借”了鲁迅的笔记查看,他们的言行充满对弱国国民的歧视。藤野先生和“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遇到了一个如此好的老师,可鲁迅又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呢?是什么触动了他?(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比较赏析——情感迁移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引入鲁迅的《自题小像》,介绍参读材料,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赏读品析

1.     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能表现作者爱国情怀的字词、句。

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油光可鉴”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

2.     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回答问题时,要朗读课文中能表现鲁迅情感的句子)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就不会对日本所谓“爱国青年”义愤填膺,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分析中,学生可以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从而也明白课文开头部分所起的作用。)

3. 探究补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可以是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质疑)

(三) 情感迁移

鲁迅来日本学医,是想医学救国,当他发现体格健全的国民,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思索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同学明白人生的选择要有意义。

(四)    布置作业

关于说课 篇六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重要意图,一是掌握访谈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感觉阅读的兴趣,明了康健发展的要求;二是继承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运动,为口语外交、习作打好基础,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风俗。

二、说目的

1.了解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现实读懂文句的意思。

2.准确、流畅、分脚色朗读课文,掌握发言的重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念书和学习的开辟,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运动。

三、说教法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情势的访谈录,没有庞大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文句,完全口语化,以是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重复自读掌握重要内容后,可以举行分脚色朗读或模仿采访。在朗读中要掌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念书的小学生,谦善好问,对季老的尊重崇敬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流架子,密切随和,在幽默的言论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老师可引导学生联合插图,更好地领会人物的年事、身份与情绪。文中有很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n)》、“绿(l)林豪杰”、“一百单八将(jing)”、《济公传(zhun)》等要细致读准确。还要细致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最少”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密切,以是要读得像语言一样自然,绝不造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换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聚古诗文的题目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题目睁开讨论,交换自己的感觉。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差另外看法。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换,告竣一些共鸣,得到应有的开导,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气促进写作的进步;不要偏科,全面生长;加强古诗文积聚,加强文化秘闻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实精密相干,可以引导学生睁开辩说,如,季总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间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老师有干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未几;我们能成为“三领悟”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细致从对话中感觉到季老言笑风生中的夷易近人、谆谆教导、体贴关爱下一代发展的品德魅力。另有在访谈中怎样有规矩地讨教、表达自己的看法、谛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本领,用于引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运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观察一下本班同学的阅念书目;采访爱念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要,并做一份访谈记载等。

5.在念书、讨论、交换后,可以咀嚼标题的寓意:外貌上与二人的名字亲昵相干,“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现实上“小苗”还包罗着苗苗在修业和增长知识的路上方才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罗致营养;而季老学识广博、学有建立,好似一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换的正是怎样生长、罗致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优秀说课稿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优秀说课稿 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关于说课 篇九

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 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活动结束。

附一:故事《住宾馆》

小动物们去旅游,来到了森林宾馆,要在宾馆休息。熊猫负责给小动物们分房子。熊猫把所有动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贪玩的小猴很晚才赶到。小猴跑到熊猫面前说:“我的钥匙呢?”熊猫管理员拿出了钥匙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给你,你是2号的邻居。”小猴一听:“2号的邻居我知道,不就是3号吗?拜拜!”不等熊猫把话说完一阵风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着钥匙来到了3号房,可是3号房里面好象没有锁,小猴正纳闷,开门一看,呀,里面住着一只大老虎,可把小猴吓坏了,赶紧关上房门。小猴想:“一定是熊猫管理员搞错了。”可是熊猫管理员说2号的邻居有两个,不只是3号。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原来1号才是自己的房间,从此小猴知道了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一个是1号,一个是3号。

小猴子刚找到自己的房间,小熊又拿着钥匙来找房间了,小熊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号的邻居,可是5号的邻居是谁呢?这下可把小熊难坏了。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5号房的邻居。一个是4,一个是6,可是两个房间,到底哪一个是小熊的家呢?结果用钥匙一试,没有打开6号,却打开了4号,小熊的家原来是4号房,从此小熊也知道了,原来5号的邻居有两个,一个是4号,一个是6号,它自己住在4号房间。

附二:说课稿

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说课稿

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在近日的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陆一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邻居。”“我办公室和开心哥哥的办公室挨在一起的,他们也是邻居,一起来接我们回家。”“米奇班和尼莫班是我们史努比班的邻居,因为我们挨得最近。”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5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通过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目的: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过程:

1、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 幼儿自主探索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5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 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活动反思:

1、 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a、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jojo老师精心布置的场景,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头饰等。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说课教学反思 篇十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本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一、教学效果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面: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课件显示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既直观地显示了松鼠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识字,合作共赢。

这节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们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读自悟,深刻领悟。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本文写了松鼠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先引导理清文章脉络。再出示相关问题,比如:“请用几个词语概括松鼠的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松鼠”“松鼠怎么活动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发现松鼠的特点:机灵。从“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让学生走近松鼠的内心,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语言和朗读两方面均有所提升。

4、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读完本文后,引导学生快速自读《鲸》,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鲸的呢?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究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写作上的特色。你喜欢小松鼠吗?引导学生谈一谈,激发情感之后再安排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背诵,在充分背诵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将来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流做好准备。

二、成功之处

虽然生字较多,但学生大部分能准确认读,出错很少。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和抓关键词语概括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三、不足之处

本文教学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引导,迁移运用的预设太少。再有就是整堂课显得有点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读书氛围,语文味不浓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聚焦关键句段引导抑扬顿挫朗读的环节,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增加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小试身手,将生活中对动物的观察与了解,仿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进行语言交流实践,从而真正体现编者意图,也让学生的表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一等奖 第十一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和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还记得这掌声是谁送给谁的吗?

你知道吗?小英来信了!想看看她信里说了什么吗?

【出示投影】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师读。

小英为什么说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投影出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小英的改变吗?分男女生读两段话。

(2)男生的朗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那么女生的朗读又把一个怎样的小英带到我们面前的呢?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什么让小英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指名读。(你是多么迫切地想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啊!)(老师感受到了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再指名读。(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英发自内心的感激。)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自由读课文2-4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思考:这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

指名读句子。

理解第一次掌声

【投影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指名读

这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小英的?(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述: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

老师是刚调来的,所以不了解小英的情况。那你们作为小英的同学,应该对小英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小英的情况?

现在你就是小英的同学,结合小英平时的表现,说一说当你的目光投向小英时,你在猜测什么?

(不知道她会不会上台呀?平时她从来不发言的,今天不知道讲的好不好?)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关心小英的。

那么小英发现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自己这里时,是怎样想的?

(大家说的那么好,我说的不如他们。)(大家都在看我,我害怕,我不想让这么多人看到我走路的样子。)

那么,在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语最能反映小英此时的心情呢?“低”。

请一个小组用朗读把小英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指名小组读。(你们读的真好,老师感受到了小英的自卑和胆怯;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英的关心。)

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描写了小英此时的心情?指名读第3段。

(她读的真棒,此时的小英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想去,可又不能不去。)谁能再一次把小英的这种犹豫展现给大家吗?指名读。

(她的朗读不但展现了小英的犹豫,还读出了小英那红红的眼圈儿和内心的难过。)你能读出小英此刻那难过的'心情吗?)

师述:尽管犹豫,尽管眼圈儿红了,小英最终还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需要鼓起多少的勇气啊!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把小英内心的这种情感变化读出来吗?齐读。

多少双眼睛都在注视着小英啊!当你看着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对小英说什么?

(小英,不要怕,你能行!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加油小英,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今天你已经很有进步了!你能站在台上,真是勇敢呀!)

你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是小英的同学了。

你真勇敢,你一定能讲的很好!)(有你的鼓励,小英一定能成功)

(你可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家是多么的关心小英啊,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力量,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勇气和信心啊!

所以——【投影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齐读。

师述:这热烈持久的掌声犹如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小英那脆弱的心,犹如一阵阵暖流涌入小英的心。掌声响得如此突然,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受吗?指名读。(我感受到了小英的感动了)再指名读。(我仿佛看见了小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齐读两句。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感动。

理解第二次掌声。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投影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你认为,她的故事怎么能讲的这么好的?和之前的第一次掌声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同学们给小英的第一次掌声,没有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小英的演讲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就是她的同学,听了小英的演讲,你想对小英说什么?

(你真棒!你的演讲太精彩了!小英,你真了不起!你比很多人都做的好!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千言万语都化作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同学们眼中那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小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啊!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这深深地一躬,包含着小英多少的感激啊!和她走上讲台时所不同,现在,她是怎样走下讲台的呢?

当她微笑着走下讲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原来我也挺棒的。原来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上台演讲,我也能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呀。)

齐读第二次掌声。

师:两次掌声给了小英多少的勇气和信心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两次掌声。分组读两次掌声。

师:是掌声给了小英生活的勇气,使小英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齐读。

小英忘不了的不仅是那次掌声,更忘不了的是掌声中包含的同学们对她的关心,支持,尊重,鼓励,通过那次演讲,使小英能坦然地面对自己那残缺的腿……

现在你能体会到为什么掌声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了吧!

再齐读。

三、

引导说话,读背作者的感想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对大家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投影出示】残奥会运动员图片。这些都是参加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对于他们而言,掌声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听——

师配乐读诗歌。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自信!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

【机动】仿写句子:掌声是,。

掌声是,。

现在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理解。再齐读。读出你对掌声的理解。

总结: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像小英一样的同学啊!你愿意献出自己的掌声吗?请大家用真诚的朗读回答老师!再读课文第7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课后,请你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身边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语吧!

说课的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教师风采大赛,虽然,教学的最后成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道路来说,它是一个锻炼,一个鞭策,更是一个提高。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书易、真做难、唯心诚、方可进这句话的真谛。下面我就向大家说说教学之后的几点想法。

想法一、全面真实了解学生,是达到教学预设的关键。这一课的教学,从准备、试讲到讲完,整个过程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特别是准备阶段,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课的准备过程特别值得我深深思考:

想法二、情景创设紧扣内容,是教学效果生成的关键。

想法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优化课堂质量的关键。

想法四、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比赛只是个过程,真正促进成长进步才是目的。虽然这次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满意,因为我的心里素质得到了锻炼,课堂经验得到了进步,教学经验得了提高,这些收获将会成为我课堂教学中的财富,使我尽快的在教学道路上成长起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精优范文为大家分享的12篇如何说课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说课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35 2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