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师教学 > 课稿课件

说课 说课稿3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精优范文为大家分享了3篇说课稿,希望在说课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说课模板范文 篇一

关键词:布局;美感;观念

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遗憾的是,在从教以来,发现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中,教师使用更多的是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却忽视了板书的作用。特别是在平面图形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较多,板书的运用很少。即使运用板书也是板书设计单调乏味,或板书相当的凌乱,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课堂上要么没有板书,要么书之甚少,多数教师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书之无序,书之无用,随处可见,影响教学效果。本人以平面图形认识的板书为例,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板书设计要有计划布局

板书必须有一个总体布局,所以在课前应该想好课题应当写在什么地方;例题及必要的配图应当写画在什么地方;哪些需要课前板书的,应当充分准备好;为了辅助语言表达,可以随写随擦的应当写在什么地方等等。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课中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计算等。在平面图形板书设计中,应将图形的概念、图形、计算公式,写在黑板的中央位置,以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提高识记效果。对一些旁理说明、提示引导等应处于次要位置,写在黑板的两侧,不能喧宾夺主,干扰教学的重点。对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内容要对比着写,紧密联系的内容要写在一起,以加深学生记忆。如,《圆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板书设计布局简洁明了,一眼就能看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二、板书设计要有美感

板书作为一个“微型教案”,应当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因此板书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完善统一,更能使学生在美感中接受知识。

1.要讲究文字规范、直观。(1)概念、定义、定理、法则的表述要具有完整性与严密性。(2)几何作图力求规范、直观。一个图形、一个数学符号、一条辅助线都要正确规范。通过板书示范,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习惯,树立严谨的学习观。

2.要追求色彩美。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语言,对于概念中的重要词语、符号、结语中重要部分用色笔写起强调作用。平面图形认识中的板图也要有色彩搭配,巧妙的线条区分,可以增强板书的效果,远比只用单一色彩强得多。但是,色彩的选用不宜过多,过多了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反而冲淡主题,显得俗气,影响效果。选色时,宜多用色彩鲜明的为好,以黄、红、绿色为主,除了划阴影线外,不宜选用色彩暗淡的粉笔。一种图形、一类线条,应用同一种色彩,以保持理论上、色彩上都显示出统一性。如,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可用白色,高则用红色,这样,图形就显得清晰、美观、大方。如,画两个同心圆,欲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时,两圆宜用白色,圆环的阴影线宜用浅蓝色,可使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增强表现效果。如,画长方体及其一条对角线,长方体的轮廓线可用白色,对角线用黄色,可见轮廓线与不可见轮廓线实虚分明,粗细有别。这样,既符合画图要求,美也孕育其中了。如,《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设计是将三角形的概念中的关键词“围成”用红色粉笔写的,凸显了围成的重要性。在画高这一环节,教师示范画高时,也是用了彩色粉笔画出高,并标出相应的高和底,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板书设计培养空间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平面图形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图形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这个图形的模型的。因此,在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同一种图形不同形状的建模。可是往往很多教师遗忘了这一点,甚至认为板书的设计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即可,而疏忽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特点,它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图形进行建模的。以《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节课板书设计为例,我首先设计了以下板书:课后经过现场调查,叫学生现场画一个三角形,而全班98%的学生画出来的都是和板书类似的锐角三角形。说明学生的脑子里只有普通的锐角三角形的模型,对于三角形不同形状的建模不完整。后来经过思考我再次设计了以下的板书进行课堂实践,课后再做了调查,发现学生画锐角三角形的有85%,还有15%的学生画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不规则的三角形。由此看来,板书中呈现不同形状的图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也助于学生建立不同形状的同一种图形的表象。

总之,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在板书设计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狠下一番功夫构思、提炼、创新,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说课教案范文 篇二

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第8条“体现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有对公共生活中培养规则意识的要求。同时本课响应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公共参与”素养。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这一课时从公共生活的“共同参与”角度,培育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则,重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通过对公共生活中现实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要建立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识、他人意识,因为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公民的自身形象,更是文明社区、公共生活建设的需要。

公共生活这一话题学生比较熟悉,在中低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接触。但是,原来的学习主要围绕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来体现友善,而本课是从公共参与的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公共参与的实践中不断辨析与反思,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培养学生的公共教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友善相待、文明有礼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但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友善待人、文明有礼不仅体现个人素养,也是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需要。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这是学生的知识增长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在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因此,本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迁移这一概念进行下位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愿意做一名有公共教养的人。另外,通过对本课中事实案例的不断剖析与反思,从自身到社会尝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的思维生长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理解和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懂得公共生活中共同参与和奉献才能享受美好的公共生活,认识到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教学重点)

3.通过为创建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活动尝试多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树立服务社会生活的意识,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教学难点)

本课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以“参与公共生活我支招”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输出本课学习的结果。结合课堂所学,在“享受美好公共生活的同时,应具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的大概念下,通过对大量社会生活中案例的辨析形成正确认知,最后用建言献策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突破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公共空间,并且认识到公共生活中要有规则意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呢?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从而引出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设计意图:由前面的课程知识导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角度理解友善待人、文明有礼对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二:友善相待 参与公共生活

这个环节分以下四步展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友善待人,认识到“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平等待人”都是“友善”的体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身边的亲友友善相待,也应对陌生人予以理解及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保护。

第一步:“新闻案例 感受友善”。

展现教材中的新闻案例,带领学生就“有人说,餐馆老板不仅提供的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同意吗?”这一观点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就是“友善”的体现。

第二步:生活点滴 传递友善。

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在遇到“有人问路时,邻居需要帮忙时,遇到小同学摔倒时,餐馆服务员为我们上菜时”我们可以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在辨析中理解友善离不开人们的相互关爱与帮助。

第三步:保护尊严 感悟友善。

展示问题:社区衣物捐助方案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明白人们友善之举也需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第四步:法律法规 彰显友善。

通过对活动园中法律法规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我国从法律层面是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

通过这四步的学习,认识到友善相待不仅是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体现,更是文明社会法治意识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法则,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三:文明有礼  培育公共意识

第一个层面——“参与公共生活 践行文明言行”

提问“构建和谐的环境到底与个人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通过情境讨论不文明行为会造成的影响,不断剖析不文明行为的危害。通过三个情境(公共场所随处扔垃圾,展馆内大声喧哗,公共生活中排队加塞儿等不文明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不便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文明有礼在公共生活中的必要性。由于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常常引发大众的不满,所以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往往在公共生活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第二个层面——约束个人行为 珍惜良好形象。通过教材活动园中周总理在上学时期常以“容止格言”来规范自己言行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要从小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学习,知道看似不起眼的小节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公共参与素养,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赢得他人的尊重。

活动四:遵守新规《条例》 争做文明市民

文明有礼不仅展示了个人形象,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由书中情境“小刚的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的提问,激发学生的讨论和反思,从而知道在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都是不管不顾,心中没有他人意识的体现。这样的行为对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极为不利,必须加以纠正。

为了加快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各个乡村和城市都制定了文明新规。以《北京市文明促进条例》为例,各省市以立法的形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同时以惩戒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为提升国民素质,各级政府不断发力。

设计意图:自律加他律的方式对规范公民文明行为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友善相待、文明有礼不仅是人与人相处的法则,也是公共教养的体现。

友善相待,文明有礼地为参与公共生活,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讨论、剖析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学生逐渐理解了个人的文明素养对创建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从而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去。那又如何实践呢?我们选择以“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共建美好公共生活”为主题撰写建言的方式,将本课内容学以致用,由知导行。

说课范文 篇三

【关键词】赛课 理念 步骤

1.什么是赛课

教师一生在做什么?无非是三件事:一是读书,即是泛指教师强化自身基本功,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的过程;二是管学生,即是泛指教师发挥德育功能,包括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的过程;三是把读好的书传递给管好学生,即是泛指教师授业解惑,包括通过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把知识、技能、情感辐射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求知等的过程。而赛课,往往是这三件事系统性与高标准的结合。

什么是赛课?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比赛谁的课上得更好。但是,仅限于这样的认识,依然太肤浅、太抽象。具体而言,它是指以一节课为载体,比赛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过程设计和教学基本功的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赛课通常分为说课和上课两类。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是把一节课的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处理)、教学方式(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教具使用、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总结、拓展)等环节叙述清楚,并重点陈述分析和设计理由;上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把教材中融汇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通过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而传递与传授给他们,并重点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赛课的特点是专业性、创造性、灵活性、实效性的高度统一,是教学行为全面的展示,更是教学思想淋漓尽致的荟萃。

2.赛课必须具备的几个理念

2.1 以人为本。

即是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其原则让教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对结论性的东西不提或少说。如何实现呢?第一,给学生搭建思考平台,让他们开动脑筋,从而获取知识和训练思维;第二,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各显自我,从而得到能力锻炼与个性张扬;第三,给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他们融入团队,从而得到情感体验与适应合作。总之,教师所做的是为学生搭桥铺路。

2.2 因材施教。

即是必须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其原则是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均有事可做,而并非只带耳朵听。如何实现呢?第一,基本事例的选择必须符合不同地域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活动设计的初始难度不宜过大,让不同类别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理;第三,导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思有所获。总之,学生所做的是走向教学目标。

2.3 学以致用。

即是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回归到生活实际。其原则是找到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依据,并让学生领悟到在生活中的用途。如何实现呢?第一,引导学生罗列涉及重难知识点的生活常识;第二,教师将问题设计融入到生活常识中去;第三,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师生所做的是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2.4 持续评价。

即是必须让学生的正确思维与行为得到及时认可,让学生偏离的思维与行为得到及时矫正。其原则是以鼓励和赏识为主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实现呢?第一,语言的评价要丰富,切忌简单片面;第二,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但必须以一种为主;第三,当堂评价的结果要和后续评价挂钩,课堂尾声时要呼应点评。总之,评价是课堂活跃的催化剂和学生持续发展的指南针。

3.赛课准备的几个步骤

3.1 研究信息。

针对赛课通知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研读,一方面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课题方向、内容趋向、比赛流程;二方面钻研比赛的评分标准,弄清楚评价体系的导向性或侧重点;三方面分析比赛的地域特征、教育态势、生源结构和竞争对手特征。力求知己与知彼。

3.2 精读课本。

针对参赛课题范围,一方面认真回顾课程标准对参赛内容的纲领要求;二方面详细查阅与参赛内容相关的生活常识、典故、时事、焦点、热点问题;三方面熟背教材,烂熟于心。做到教一碗水而有一眼泉。

3.3 收集素材。

针对参赛课题内容,结合统编教参和网络建议,广泛收集与赛课内容相关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料,甚至通过录制、拍摄、创造和调查统计等方式获取素材,分类整理打包。力求信手拈来。

3.4 教学设计。

针对深入研读的课标与教材,结合广泛收集到的各类素材,围绕锁定的教学目标,从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与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每一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做到新颖与实效性并重。其中教学流程为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往往分为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开展(教学新课)、练习检测(巩固新课)、生活探究(拓展延伸)。

3.5 模拟赛课。

针对基本成型的教学设计,采用无教学对象和有教学对象两种方式进行模拟教学。其作用是检验教师本身对教学思想的把握与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度。在此基础上,将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修饰整改。同时设计出教学预案之简案,即教学流程中的机动环节。

3.6 形象包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3篇说课稿就是精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说课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44 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