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优范文 > 教师教学 > 教学案例

教学管理案例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精选7篇】

时间: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为了加深您对于教学管理案例的写作认知,下面精优范文给大家整理了7篇教育教学管理案例,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学管理案例 篇一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CBT)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实质上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明示和隐含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CBT的最大优势在于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药事管理学是应用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3]。它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药事管理学涵盖内容广泛,枯燥乏味,法律条规繁多,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课上教师照本宣科,课后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沉闷,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近几年的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实施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选择性的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程来控制教学速度;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2实施的一般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老师收集和加工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然后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提炼评价学生观点、老师总结3个环节尤其重要,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3具体案例

A制药厂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立的一家民营药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为节约生产成本,经与B化工厂协商,由B化工厂利用其现有的水杨酸等化工原料,生产乙酰水杨酸作为其阿司匹林片的原料。但B化工厂并未获得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以生产药品原料。案发之日,B化工厂已向A药厂供应乙酰水杨酸5吨,获利3万元;A药厂利用该批原料生产出阿司匹林片若干批,价值6.5万元,尚未售出。

4实施方法

课前老师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同时针对案例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案例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和分析问题。共有3个思考题,(1)本案中违法主体有哪些?其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2)依据我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主体应受到哪些法律制裁?(3)分别由什么部门制裁?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讨论发言的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对于第一个思考题,学生们都能正确地指出违法主体是A制药厂和B化工厂,A制药厂主要违法行为是购进的原料药无药品批准文号,在这个案例中有清楚明确地描述。但是对于B化工厂的违法行为,许多学生判断不清,在案例中是描述“B化工厂并未获得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以生产药品原料”,实质上就是属于无证生产药品原料。当明确了违法主体和行为,就要考虑法律制裁。A药厂的违法行为定性为按生产假药论处。因此引入假药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3]。因此,根据上述第5条规定,A药厂按生产假药论处。对于A药厂和B化工厂的法律制裁,学生们能考虑到没收所有药品及违法所得,以及罚款。但是A药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必须被吊销,A药厂和B化工厂都必须停产、停业进行整顿,这两点学生们考虑欠周全。最后,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同学们能通过此案例,既掌握假药的定义和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又加深理解。

5效果评价

在2009级、2010级、2011级药学及临床药学专业本科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及听课反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均获得较好地效果。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6小结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行之有效。案例的搜集和整理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案例库[4]。教师平时注重收集典型、有代表性、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难易适度的案例,然后进行加工制作[5]。另外,老师要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和专业修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促进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

作者:李瑾 杨宜华 姜力群 单位:徐州医学院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55-156.

[2]柴云,李晓兰,姚为付。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69-170.

[3]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4-105.

教学管理案例 篇二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管理案例 篇三

1、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组织及其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体系,其不仅拥有厚重的理论背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所涉猎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综合性。

2、实用性。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应用性科学,一般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解决某类公共问题方法或手段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归纳总结。

3、交叉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及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现实结合,完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不仅仅是教师讲某一理论和相匹配的案例结合起来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种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2、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一般来说,社科类学科教学总是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会认为理论性太强,课堂缺乏一个活跃的气氛。然而案例教学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好方法,现实性的案例总能给学生一些可触感,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丰富,更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工作接地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老师单向将只是传输给学生,总难免有些狭隘之疑。实际上,教学也是老师学习一个很好的形式,这种学习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上,也更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接触更多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很具有实时性的,在案例对认识收集、认知、分析、讲授系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并使得教学工作接地气,不归属空中楼阁。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关于案例选取的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已是相当普及,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案例选取存在的一些问题小作阐述。

1、难离理论式讲授,案例少。虽然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在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在极力推崇案例教学,但或许是出于社科类学科的通病,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还是难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难离理论式的讲授,选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读经般的精神去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咀嚼无味的理论。

2、陈年旧事,缺乏时效性。不容否认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存在很多经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具有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如此说来,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经典。

3、不具典型意义,缺少代表性。案例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为了找出解决这问题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无论基于哪个原因都无疑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而现实总会有不少教学案例的选取过于随性,不能代表某一类问题或说不具备典型性。

4、过于高大全,脱离实际。当知识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总难免会出现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不外于此。在标榜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标准化后,不少教师容易在教学中紧扣标准要求,在选取案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现实环境,严重脱离实际。

三、关于案例选取的想法

1、穿插讲授,突破理论化的枯燥。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量和质量,还应对案例出现的时机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现容易偏离中心理论主题,理论过于集中又容易让学生反感理论的枯燥,所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穿去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最新时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前文我们已经对案例时效性的重要做了相关阐述,新的时事总会具有很强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学过程中选取新时事作为案例来讲解,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理论知识去分析时刻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3、讲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案例不仅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强人们对它的兴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事情,选择这类案例来结合理论讲解,能很好地带动大家参与到课堂的案例分析中来。并且,由 www.jingyou.net 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参与分析中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较好的思考和发言,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难得的。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 篇四

一、系统研究,区分案例教学与例证教学、例子教学的不同点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10年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当时把病人的诊断过程和对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进行如实记录整理,称作“病例”、“判例”,教师用“病例”、“判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判例”展开讨论;1918年企业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次尝试;1920年哈佛大学用洛克菲勒财团资助的资金进行新的教学方法试验,主要进行案例的调研、编写和试用教学,于是案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广泛使用与教学实践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军院校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与军官职业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成功重建了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此,案例教学享誉军队管理(指挥)类课程的教学。我国地方高校管理类课程近年来也普遍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一个关于实际管理情况的真实描述。军队基层领导类案例,我们认为就是基层训练工作、管理工作、政治工作等情况的真实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通常是从一个有关决策人(排长、连长或指导员等)的视角来写,同时允许学员想象性的站在排长、连长、指导员等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学员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与争辩,对案例中教员设计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前提,以保证学员对问题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是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消化理论是目的,例子或例证是说明或帮助理解的手段;案例教学则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领导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这里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中,学员不仅可以向教员学,想案例中的当事人学,也可以向学员学,甚至教员也可以从学员中学到东西。案例编写的质量、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学员的参与度与教员的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而再也不是单向地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

二、把握内涵,明确案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其教学精髓为“从现实经验培育独立思维”,它把指挥员在教育训练、现实管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课堂,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经验知识,大大扩展学员的视野,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能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员的指挥管理素质和才能。

一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生成。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必须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才可实现。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创设了这样一种管理情景,案例将连队搬入课堂,让学员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体的讨论,进入到特定的连队管理情境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因果链上,案例教学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可以使学员的实际能力包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说服的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个性解放,强调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员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可以培养学员为今后对人和行为迅速地作出判断提供思考基础,破除学员对现实中“惟一正确”答案的迷信和企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告诉学员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使学员养成讨论的习惯,相互启发和拓宽思路,养成以实践的方式思考的习惯,考虑诸如资源、时机、期限、上级的态度、相关人员的士气等问题,避免解决问题时犯理想主义错误。

三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历教育模式下分队战术、基层管理、基层政工等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程序化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对实际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由教员编写想定、确定思路,学员被动接受,整门课程学下来,学员只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基层管理的一般程序,对课程深层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甚少,作战指挥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偏弱,更难企及有战法、管法上的创新。其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后作业,考试则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知识的运用,严重束缚了学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实施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应试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起“寻找分析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自学基本理论并辅以必要的理论提示——阅读分析案例——系统课堂讨论(或写出分析报告)“的基本模式,可挖掘出学员的学习潜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三、把握特点,搞好案例教学的总体设计

任职教育院校组织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对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基本特点、

教学管理案例 篇五

【关键词】案例教学;行政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国家普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也被引进到公共管理学科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把实践知识更好的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案例教学的行政管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技巧,这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做出理论讲解,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案例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讨论有助于课堂的活跃性。

二、行政管理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原则

(一)选择典型案例

在行政管理教学的案例选择上,应该注意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行政案例本身就是指那些国家或政府机关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关于行政管理的案例,一般这种案例都是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的。这些案例一般是经过典型处理之后的,更加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这些典型案例能够准确地反映在一定的时期,国家政府机关的行政实践的缩影,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方便理解,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分析获得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案例虽然不是整个行政实践的照搬,但是在进行行政管理教学中要尽量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在输入档案时,难免会加入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某些方面不能完整的反映行政实践的真实情况。这些带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案例进入行政管理教学之后,会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这就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的机关报纸等刊登的那些案例。这些报刊报道的那些地方行政管理实践的案例都经过认真的考察,有较高的可信度。案例选择上也可以选用网络上的一些热点事件,但是在整理资料时要根据那些政府网站或者官方网站的意见评论为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的理解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选择近期的案例

推进案例教学之后,得到了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很多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忽略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选用的案例大都是一些过时的案例,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不大。这些时间较长的案例,容易给学生造成距离感,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当时的行政实践的意义,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讨论和学习上也容易产生问题。

(四)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选择的案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变动。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在进行行政管理的实践问题探索中,更应该加入那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针对性强的案例教育,可以让理论知识和实践高效的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效率会有大幅的提升。

三、实施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转变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案例教学之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互动关系。案例教育要求课堂上有更多的互动环节,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质疑和交流。这就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操纵者,学生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变化,针对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组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该及时适应这些改变,更好的进行行政管理教学。

(二)模拟案例情形,趣味教学

案例教学中,教师针对选择的案例可以进行案件清醒地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案例的真实情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以事件参与者的心态分析讨论探讨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加客观,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在进行案件模拟时应该注意要忠于案件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案件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整理,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全面理解行政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这种趣味教学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行政管理教学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三)建立教学案例资料库

案例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先进成果,国外的很多院校也十分重视案例教学,并且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案例教学资料库,并且每年都会进行整理和编辑,增加新的教学案例,保证资料库的案例的时代性。行政管理本身就需要了解一定的实际案例,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更应该建立起案例的资料库,既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案例,丰富知识。案例资料库建立之后,还应该进行阶段性的更新,保证资料库案例的真实性和丰富性,让那些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案例资料库的建立对行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 篇六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案例教学 必要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4],是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时必备的一门课程,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突出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的特点,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自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正式推广以来,受到了企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支持,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又称案例法、案例教学法。

(一)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事例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必须具备客观真实典型的特点才能作为编写成教学案例的素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不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是贯穿对具体案例问题的分析研讨,以案例问题为起点,以学生分析研讨为过程,以共同寻求解答为终结,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二)特点。

作为一种功能独到、有广泛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案例教学之所以行之有效而被广为采用的原因。我认为,案例教学具有两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特点:第一,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的负责人、极力倡导在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导入案例教学的梅塞思(K.Merseth)博士所说:“与那种松散结合的个体学习者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形成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5]案例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打破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固有模式,而针对教学目标选取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剖析案例问题,并作为参与者融入到讨论中,从而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案例教学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增长新知,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唤起了学生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等多种能力。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从高等教育领域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从工作经验体系到科学理论体系,其学科体系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学科性质。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持己见,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1)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3)高等教育管理学是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4)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交叉学科。[6]我更倾向于第四种观点,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虽然移植、借鉴、融合了其他学科尤其是管理学领域的理论方法,但是以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体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一大特点是运用理论为实践服务,从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故其特质是实践性。

(二)学科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3]而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通俗说法是高等教育日常运转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在日常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进行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三)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第一个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视角,第二个是从常规理论和热点问题的视角。第一个视角:从宏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包括整个高等教育部门中的管理现象、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从微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主要研究具体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如何对教育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影响管理效能提高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如何对人、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之目的等。第二个视角: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常规理论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等及具体管理实务如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热点问题包括高等学校的定位、结构和内部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政策,政府大学社会的权力与责任,现代大学制度,校本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中的体现

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及工商管理学界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哈佛商学院的推广,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教学方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着重探究案例教学在单一学科及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比如近年来很多教育界学者开始研究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同样,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培养未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人才的交叉学科,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值得重视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体现。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映射学科特性。

案例教学通过在学生面前呈现生动典型案例和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和深层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1]这正好映射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性。上文中我提到,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实践性,它借鉴渗透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指导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新的理论,从而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一直有学者、学习者批判、抱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空洞脱离现实,对实际中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缺乏适用价值。然而案例教学为理论和实际搭建了桥梁,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在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捆绑在一起,供学习者自主思考研究。

(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吻合多元化的人才目标。

案例教学通常针对教学目标选取典型案例,学习者在对真实事件有直接感触或亲身体验各种情境的同时,围绕需要解决的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从多种角度出发,展开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有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分析,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讨论中吸取他人的新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有所创新。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个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锻炼搜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文字综述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符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用人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学不仅需要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在日益复杂和变化多样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能自如处理协调各种日常管理事物和突发事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在这方面,案例教学必将凸显其优势。

(三)优质案例与多元结果契合学科内容的多样性。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案例一般有几个特点:(1)取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或曾经发生的历史案件,相关资料客观真实有较强的实践性;(2)在同类事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蕴含值得研究的问题;(3)紧扣相应主题,简单生动的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4)以叙述事件为主,内容丰富。从上文可知,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蕴含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所有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日益繁杂,管理知识和理论逐渐多样化,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学习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背景,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权变各种管理因素高效达成高等教育管理目标。[7]若将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则案例能完全呈现出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和实际问题,符合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知识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通常会有多种结果和论争,这也是由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传统教学中,标准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为各种观念的碰撞提供了平台,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提供多元的结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想中取长补短,这正符合管理活动多样化理论和解决方案的需要。

四、结语

我通过上文三方面的论述,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的特点符合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价值。高等教育管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课堂氛围僵硬、教师注重理论而忽视引入实际问题、学生讨论缺乏积极性难以争鸣等。相对于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优势突出的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改善现存的教学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今越来越多学者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研究案例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虽然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但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和组织实施有难度、没有专门的案例研究和编写机构导致案例资源缺乏、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等。不可否认,案例教学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有效运用和自成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通力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展开社会调研,编写案例库,加强案例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教师培训,争取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高等教育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梁周敏,章立民,杨宝成编著。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Katherine K.Merseth,Cas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7:6.

[6]白逸仙。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的合理性辩护[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 篇七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教学;知识转换;问题和建议

当今社会上比较缺少一些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但是,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较大的。而从高校中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往往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这些方面可能有实践经验的缺乏、在知识应用技巧方面的积累并不足够。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在实践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能促进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这一过程。由此可知,案例教学法对于高校培养出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有着许多好处,但是其仍然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不断研究和改进。

一、工商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有着其适合的教学体系,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学的目的,而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目的就是可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本科教育和全日制的研究生教育中就比较注重这个教学目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就要求着高校要培养出可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培养教育对象的各种能力,来帮助教育对象成为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这些能力都是需要的,包括了随机应变能力,因为现实和情况总是多变的,这种能力相当重要;还有实战能力,要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挥出作用,不能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实干能力;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由此,创新能力不可忽视。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这几种能力,帮助教育对象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有着一定的意义。管理具有科学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也是一种艺术。工商管理光具备管理知识是不行的,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因为管理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由此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熟悉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科学管理等管理思想和掌握库存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在现实问题中还具备着较强随机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由此可知道知识只是管理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不是必然条件。因为在实际的工商管理中,一个使得企业成功的方法并不一定就可以让在同样的环境下另一个企业成功,同时,一个导致企业失败的管理方法并不一定也会使得另一个企业失败。理论知识的运用具有较高要求的条件匹配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要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灵活地运用策略方法来解决问题。想要培养出这种能力,首先就要教授教育对象管理知识,这是基础,随后就是完成知识转换过程,即帮助学生把知识转换成内在的能力。按照工商管理传统的教学法是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为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比较被动,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都不能起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完成工商管理教学目标以及培养教育对象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起的是对教育对象的指导作用,不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一味地讲授,教育对象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变成了参与者,将其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挥了出来,这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有着参与性、互动性特点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教育对象将理论知识内化,增强教育对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与工商管理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自然是会被运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来的。

二、工商管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案例素材,使用案例也是较为频繁,而应用案例教学法得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知识转换过程并没有在教学中做好,并没有将案例转化为有效的知识,也并没有将知识最终转化为能力。在工商管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使得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理想。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可能在选择案例环节中并没有做好。案例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并非与知识点有着相似性就可以选择,要和当今时代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在教学中,案例分析和探讨时学生较为被动。在案例教学法中,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在事先准备好的,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创造性,学生主动地回答的情况并不理想。以上讲的两个方面都可能使得在工商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成功。

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的知识转换

前文提到,影响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效果的问题中就有知识转换未做好,由此,做好知识转换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选用的题材通常是现实实际中的企业经营问题,学习方式是教育对象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学习和讨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之中,要体验多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观点并非简易的总结,而是要经过一个将知识编码的过程,即知识转换过程。知识转换的过程有多种,其中涉及了知识类型的问题。知识一般意义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和隐形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一种是编码化知识。前者与个人有着较大的关系,往往是存在于个体的头脑中,在传播之前需要经过编码的过程,这种知识很好地体现了个人的能力;后者通常是以网络和书本为载体的知识。在多种知识转换过程中,核心的过程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不断地进行编码,然后个体不断地对编码化知识进行内化。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使教育对象的实际能力得到增强。案例教学具体的包括了3个部分,分别是案例部分、讨论部分、分析和报告部分,其中案例部分是布置案例和对案例进行研读,讨论部分是又有两个阶段,先是小组讨论,再是课堂讨论,在这总共五个阶段中都包含了知识转换过程。由此可见知识转换过程的重要性。

四、知识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知识的转换,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影响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的阻碍,由此,在知识转换过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控制案例教学过程

知识的转换往往是建立在共同的研讨和交流基础之上的,由此可知知识转换最终取得的效果就与研讨和交流有着较大的关系,教师要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控制好教育对象的研讨和交流,促进教育对象的知识转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阶段,可能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即在研读案例阶段并未认真准备下功夫,在小组讨论时为了混过去而随意地发表意见,这对教育对象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要在这方面有一个好的控制。

(二)合理地选择案例

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案例的影响,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任务就是进行知识转换,帮助教育对象内化知识而形成实际能力,知识是来自于案例的。由此可知想要保证知识的转换,那么案例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精优范文给大家分享的7篇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学管理案例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42 61905